第03版:行吟山水

沐尘,遍布红色印记的土地

◎雷伟斌

沐尘畲族乡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东北与大街乡、溪口镇接壤,西与庙下乡相邻,南与遂昌县交界,距离县城27公里,乡域总面积82.83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面积8702亩,林地面积75633亩,其中竹山面积60684亩,辖10个村,总人口11852人,其中畲族人口3100人,沐尘、双溪、社里3个村为民族村。沐尘乡域原属设于唐代贞观八年(634年)的万善乡,治所庙下里。至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实行区庄制,设沐尘区,1929年始设沐尘乡。

1985年3月,改设为沐尘畲族乡,成为衢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沐尘为龙游县南门户,也是“衢州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清时期,豪岭、赤津岭、上塘岭置有营寨,每寨配备乡兵百名驻守。历史上 “矿寇”起事、太平军进攻县城、日本侵略军进犯龙游,都从沐尘进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沐尘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84年11月1日,金华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沐尘畲族乡为老革命根据地乡。

建立龙南区委

群山连绵,又是衢处交通枢纽之地,沐尘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秘密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1928年5月,中共南区区委成立,以该乡金龙戴为驻地。1943年成立的中共龙南区委在沐尘及其周边地区发展党员、建立组织,配合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等革命活动。中共龙南区委是龙游县内建立较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地下党组织,领导龙游南部山区和遂昌等地的地下斗争。

1940年春,遂昌被国民党列为清剿重点县。中共遂昌地方组织为了保存力量,把革命活动重点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力量较薄弱、交通不方便的龙游南部山区,派遣湖山分区委代理书记黄盛在庙下虹桥组织“同心会”。1941年7月,黄盛介绍“同心会”成员涂根其、蓝日清、张玉生等加入共产党。1941年9月,中共遂昌县委书记殷铁飞委派熟悉畲族风俗的原遂昌旦田分区委书记周樟福赴沐尘一带开辟新区。沐尘地处龙游、遂昌两县交界,是畲族人口集居的山区,国民党统治基础较为薄弱。“皖南事变”前后,遂昌的中共党员蓝水财、蓝金松、顾瑞成、雷水德等为躲避抓壮丁来到沐尘,按照党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先后在沐尘上夫岗、马鞍岗、高山等地居住下来。周樟福(化名老黄)到沐尘后,即与蓝水财、顾瑞成等人接上关系,商量组织发展地下党员。1942年12月,他们吸收马鞍岗的钟日荣入党,组成临时党小组。在此期间,县委书记殷铁飞也常到沐尘一带,了解组织发展情况,参加会议,布置工作任务。

1943年春,遂昌白色恐怖加剧,遂昌地方组织主要干部和骨干20余人转移到龙南山区。周樟福等分别在沐尘上夫岗、大畈、高山、油坞、西山面、同坑等10多个村庄活动,数月内发展了雷刘开、钟光荣、雷金连、包樟发、雷光友、雷天富等10多名党员。至1943年下半年,在沐尘附近的坑头、西山面、下街、大畈四片已发展党员近40名。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根据中共遂昌县委指示, 1943年冬在沐尘建立了中共龙南区委,区委书记为周樟福,委员有钟光荣、雷金连、包长福,并划分金岭脚、西山面、大畈、眠犬形、高山、上塘6个大组,蓝水财、雷水德,顾瑞成、钟日荣,雷金连、钟光荣,雷石清,蓝光林,包长福分别为各大组的负责人。

龙南区委建立后,首先是发展党员,同时积极向群众宣传进步思想,通过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周樟福以打零工、帮人种田、干杂事作掩护,逐步吸收拥护共产党的贫苦农民入党。党员进行活动以三人为一小组,采取单线联系。每个党员入党时须宣誓,熟记“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誓词。周樟福在1945年春夏之交派党员雷石清到溪口眠犬形村发展党员,雷石清在3年内发展了钟聚清等10多名党员。其次是开展生产自救,建立联络地点。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中,党的活动区域缩小,而且地处贫困的山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严重匮乏。根据上级指示,党员们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自救。1944年9月,龙南区委以周樟福名义由钟光荣借钱在油坞村办了一座砖瓦窑,党员们以砖瓦窑为落脚点,常于夜间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商量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为解决经费问题,从1943年起党员们即“广开财路”,有的设摊,有的挑货郎担。蓝金根卖过烟、煤油,蓝志福卖过香、雪花膏等。1945年,从遂昌来到沐尘的党员蓝彩银在沐尘桥头大公殿还开过香店。党员们做小生意,也有利于探听、收集敌人的情报,比如挑货郎担到处跑,甚至能出入于国民党政府的机关住所,而香店则成为了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到1945年,龙南区委共有党员94人。龙南山区的党组织坚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为龙游的革命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塘岭战斗

民国《龙游县志》载有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任龙游县教谕的黄涛写的《上塘岭》一诗,诗云:“游山仍傍水,水曲路穿山。鸟道凌空上,羊肠望远攀。郫筒通绝涧,蜀栈补危湾。豺虎影藏迹,荆榛近己删。”由此诗可见上塘岭地势的险峻。在上塘岭,发生过中共龙南区委武工队与国民党警察的一场激战。

1948年农历四月间,龙南区委武工队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抓了大街乡地主邹樟年为“财神”,要求其家属交二千万元(旧币),约定农历五月十二日晚在沐尘上塘岭下斗潭湾山路上交钱赎人。但邹樟年家人暗中将此事向国民党龙游县警察局作了报告。国民党龙游县长周俊甫和警察局长经过密谋策划,调动近百名县自卫队员和警备班武装人员埋伏在上塘岭下的老鸹滩,企图一举消灭武工队。殷铁飞和周樟福率领武工队在上塘岭下山路上与周俊甫和敌刑警队长秦树清相遇,双方立即开火,老鸹滩顿时枪声大作。为保存实力,殷铁飞指挥武工队借地形和夜色掩护主动撤离。国民党自卫队员和警察蒙在鼓里,胡乱放枪到天亮,随后又在上塘岭附近大搜山,结果一无所获。

五烈士

龙南区委和党员们开展的革命活动使得国民党当局寝食难安,国民党当局秘密安排众多特务暗探,企图伺机消灭龙南共产党组织。7月7日,中共党员陈春贵被捕,供出包长福、曾春祥、赖招奶、周根华、周樟福等5人。7月19日,包长福、钟光荣、雷金连被捕,次日雷天福等11名党员被捕。8月9日,周樟福和通信员祝石荣被捕,当晚被押往沐尘乡公所。在荷花潭过渡时,周樟福挣脱敌警跃入潭中。警备班警员开枪,打中周樟福手臂,周樟福未能逃脱。11月9日,5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县当局在溪口黄泥圩对岸溪滩上杀害。这5名烈士是:周樟福、钟光荣、雷金连、包长福、祝樟财。

周樟福(1906年―1948年),又名周樟发,化名老黄,遂昌县大拓人,曾任中共遂昌县大田分区委书记。因熟悉畲族风俗,1942年由中共遂昌县委书记殷铁飞委派,到沐尘乡一带开辟新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43年建立中共龙南区委,担任区委书记。中共龙南区委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张贴革命标语,掩护县委领导和武工队在沐尘隐蔽和开展斗争,发动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打击地主恶霸等。

钟光荣(1907年―1948年),沐尘乡大车村人,畲族。1943年由雷金连介绍加入共产党。中共龙南区委建立后,担任区委委员,经常奔波于大街、沐尘、溪口、北界等地,以判山揽活为名,在为畲族兄弟求生谋衣食的同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春,钟光荣出面向地主借钱筹办砖瓦窑开展生产自救,砖瓦窑坚持生产直到1946年。被捕后,国民党当局对他施用灌辣椒水、踩杠子、上电刑、坐老虎凳等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雷金连(1907年―1948年),又名金田、德铭,沐尘乡大车村人,畲族。194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龙南区委建立后,担任区委委员,积极开展党的发展工作,先后发展党员31名。雷金连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被推选为沐尘乡农民协会理事,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帮助贫苦农民抗租减息。他设法购置钢板、铁笔、蜡纸、油墨、纸张,在深夜把上级有关文件刻印成传单,分发各地。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包长福(1904年—1948年),沐尘乡上塘村人。因从小就驼背,人称“包驼背”。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龙南区委委员。他以做裁缝为掩护,穿行于龙南山区,收集情报,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并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

祝樟财(1899年―1948年),又名祝启贤,沐尘下街人。1918年毕业于省立第八中学(衢州中学)师范部。曾任沐尘祝氏小学校长。学校初创时,困难重重,祝樟财将祠堂所属田地出租,靠租金办学。1936年4月参加地下党,任中共龙南地下区委联络员,在龙南山区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地下组织。1948年2月,与中共遂昌特派员殷铁飞取得联系,投入革命斗争。他利用担任祝氏小学校长这一合法身份,积极宣传党的进步思想,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为解决革命经费,四处筹集资金, 1948年8月,中共党员身份暴露,在溪口大洪桥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毫不屈服, 同10月起草《控诉书》,组织、发动15名难友联名控告监狱看守雷迅,进行不屈的斗争。

1980年3月,中共衢县县委委托沐尘人民公社党委在沐尘凤凰山上修建了“龙南五烈士墓”,自此周樟福、钟光荣、雷金连、包长福、祝樟财长眠沐尘,供人们凭吊、缅怀。

2021-11-05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172195.html 1 3 沐尘,遍布红色印记的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