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行吟山水

山青水暖 人生有情

◎李红

天是响晴的天。高坪桥水库清亮得如一汪水晶,有风拂过,涟漪微动,轻软可爱。偶见一两根竹笋芽露出水面,可以想见水下依然蓬勃着青竿翠枝。大山顺着水岸伸展、环合,竹树叠翠,半山上的檵木开着红的花白的花,丝丝袅袅地招摇。也有杜鹃灼灼,也有松枝抑或杉树枝斜垂到水里,好比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水没有浪,山没有声,只是相环相绕、相厮相守地美在一起,安详,空灵。我们倚立在双溪口大桥上,追视着这幅大水墨,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

高坪桥水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动议建造到如今“一库清水润万家”,时光轴线上已串联起三十多个春秋,承载了龙游人的期盼和奋斗。而分布在库区的五百六十多户人家、一千四百多位移民,搬离故土家园仅历时八十二天。他们收拾起所有的家当行囊,行行复行行,山重又水复,满含热泪,告别老屋的鸡犬炊烟、石桥翠竹,生离临溪浣洗的日子,回望绿水漫过高山厚土,漫过岁月垒起的白墙黛瓦,水上,碧波澹澹,水下,是绵延千年的香火和村庄。那种连根拔起的痛与不舍,只有山里的风知道,只有故乡的人知道。

山外,是崭新的家园——坪湖村,道路平旷,排屋俨然,绿树掩映着红墙。移民们在新的天地里,把心安放好,重启新生活。

年逾八旬的徐志进老人,平静地跟我们絮说着从前的村子和日子,说着搬来新家园的新鲜事:

“运气倒是危险好噶,我们连上、红光、大公三个村混合在一起,三百多户人家抓阄,结果抓到的阄我跟儿孙们的三套新屋都会排在一起,在老家四代同堂,到这里来还是四代同堂。”

“真真奇怪嘞,很多叔伯、兄弟、同个村乡亲的新屋都连在一起,等于住在原来的村里一样!”

“想想也不奇怪咯,大家手上有血脉、有亲气的哪!”

我们问他对现在的生活满意不满意,他赧然地笑笑:

“买东西是比山里方便多了,嬉的地方也多,这里有幼儿园、活动中心、灯光球场,以后还要造文化综合楼……就是没有泥土,没地种很不习惯,一身没劲。”

“您老人家辛苦一辈子,现在可以享享清福了!”

“嗯,从山里迁出来,我家分到三套安置房,而且每个月有养老金,交了统筹,吃住勿愁,着实享福了。”

“国家也是为了解决龙游人的吃水问题,反正总是为老百姓好,我们凭着自己良心就好了。”

“凭着自己良心就好了”,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和骨子里的与人为善,让这淡淡的话语发散着温暖的力量。

敦厚良善是会互为感染的。一人实诚,人人实诚。移民们与生俱来的淳朴,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心量却宽阔如江海。提及搬迁之事,都说支持国家建设是应该的。“再说,假使自己到城里买房,一套房就要一百多万嘞!这样好的小区,这样好的排屋,国家都帮我们安置好了,心也要平平啦!”

在坪湖村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聊,我们的心时时被温暖着,感动着。老吴家门口的大石头是老家的山溪里淘出来的,上面晾晒着有故土香气的笋干,他爽快地招呼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到他家吃了刚出锅的特别好吃的笋块;老李家还用着山里搬出来的老旧的木器,都是当年结婚时置办的,用了几十年了,舍不下。是啊,怎么舍得下呢?碗橱门上镌刻的勤俭持家的字样,樟木箱柜上烫绘的松鹤牡丹,每一道纹理,每一丝木香,都藏着他们一辈子柴米油盐的爱情,装盛着一家人的四季冷暖。他们的岁月就隐在这些木器的缝隙里,榫卯相连,时光相接,古朴、温柔、绵长,多么好啊。

涓涓细流,容纳着汇合着,汇出一库好水;一代代人一颗颗心,奉献着夯筑着,筑成千秋功德。坪湖村里,春色集结,阳光照在人家门口新栽的豆苗、辣椒、美人蕉以及圆头圆脑的罐子上,宁和又贞静。女主人倚着门,说着“再来嬉哇”,那般养耳动听,甚觉山青水暖,人生有情。

2021-11-05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172196.html 1 3 山青水暖 人生有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