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与实践

让“良田”回归“粮田”

●胡亦君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事关我们的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当前,遏制和解决耕地“非粮化”,是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首先,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守住的是一条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海地曾以农业立国,拥有80%的农业人口。1994年,美国政府派2万美军,保护被推翻的阿里蒂德上台。新总统上台后,为感恩美国,将水稻进口关税从50%降低到3%。还对美国大米进行最惠补贴,美米的进口价一度比海地国内的米价低一半。美国大米凭借其价格优势,占据了海地80%以上市场份额。海地的土地上就不种稻谷了,粮食全依赖美国进口,导致海地农业生产停滞,农民失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粮价上涨,海地粮价上涨了50%,食品价格翻了一番。海地农民本来就苦,粮价上涨后,民众基本生活无以为继。美国农业部前部长约翰布洛克说:“粮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办法是将各个国家绑在我们身上,那样他们就不会给我们捣乱。”由此亦可知,粮食不但是百姓的口粮,是保命之根,更是国之战略物资。我国有着18亿亩基本农田,我们一定要守住这条红线。只有切实制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才能牢牢地端住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其次,“非粮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事关百姓口粮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耕地。2020年初,在我担任农村生态指导员时,就和村干部一起调查过“非粮化”的情况。我发现,很多村或多或少存在基本农田不种粮的现象,有的种植苗木,有的挖塘养鱼,甚至还有硬化建房的。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时,需要移栽取土,对耕作层破坏很大,特别是根系发达的树种,既耗费大量养分,又破坏土壤结构,很难再用于粮食生产。这样一来,土壤很难再回到耕地了,我们龙游县很多肥沃的土壤就会这样慢慢消失。最近,有一些“抢”购物资的新闻,想必大家也知道!这些天,我们国内有少数地方掀起了一股买米囤粮的热潮,龙游也出现少数人不明真相抢购粮米的场面。虽然后来商务部也有辟谣,说粮米缺乏的情况并不存在,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在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和目前严峻的疫情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和粮食缺乏的隐患,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粮化”问题,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项目,努力构建量质并举、生态健康的耕地保护体系,“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龙游有38.9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这同样是我们不能突破的底线。目前,各乡镇(街道)已结合实际情况,纷纷制定行动方案,切实落实“两非”整治行动,并查处了多起耕地“非粮化”事件。到目前为止,上级审计督查交办给龙游的“非粮化”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当然,防止耕地“非粮化”问题,不能仅靠督查督办,做好服务才是良策。在塔石镇推行的“智慧粮脑”项目,就是为农户精准提供分类施肥、专家线上指导等科学种植粮食作物的服务体系。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治、服务手段,从根本上遏制“非粮化”趋势,才能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培根固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最牢固的地基!

(作者系县市监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2022-04-19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222640.html 1 3 让“良田”回归“粮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