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产业飞速变革的新时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龙”崛起出圈,勾勒出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产业新画卷。这一现象让各地纷纷抛出时代之问:“我们的‘六小龙’在何方?”
解析杭州“六小龙”的成功,不仅源于企业的硬核创新实力,更得益于杭州民营经济活跃的进化土壤、创新环境的生态体系和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共生的城市基因,这些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承载基础。那么,杭州这个榜样我们能学吗?龙游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发展新质生产力,龙游有基础有动力也有底气。近年来,我县持续深化工业强县首位战略,涌现出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它们是龙游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近日更以一场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亮出了更加鲜明的态度,聚焦“五链融合”,聚力“创新突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专精特新”名城、生态工业窗口,这也为龙游版“六小龙”的发展壮大夯实了底座基石。
有底蕴更有传承
走进龙游民居苑,无数游客都会惊叹徽派建筑的精致和典雅。富有个性的传统建筑,彰显了龙游商帮前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质,是龙游商帮文化最好的见证。鸡鸣塔丁零作响的风铃,诉说着艰辛的奋斗征程。
书商童佩、绸商李汝衡、布商胡筱渔……这些至今仍为龙游人传颂的龙商故事,将龙游商帮的精神内核一点点展现在世人眼前。龙游商帮得以跻身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正是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阔开放的意识、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遍地龙游”的奇迹。作为浙江大地上最早的商业集团,它高高扬起了浙商大旗。
龙游商帮精神历经岁月的沉淀,深深地融入姑蔑大地,流淌在新时代龙商的血脉中。它们化作深耕实业的发展动能。维达纸业、贝尔轨道、伊利乳业、吉成新材、仙鹤芳纶、星传新材料等,它们不仅选择了龙游,而且深耕加码于龙游,推动着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2025年一季度,龙游经济开发区新上企业项目18个,总投资超82.2亿元,其中本地企业追加投资达43.4亿元,“二期在龙游”这张金名片越擦越靓。它们篆刻在薪火相传的基因里。我县建立“青蓝接力”导师制度,知名龙商与新生代企业家双向选择组建师徒团队,推动多角度多形式“传帮带”。一批批新生代企业家来到龙游、回到龙游、扎根龙游,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传承发展,在主营业务上精耕细作,以新思维、新技术、新视野引领企业破浪前行、扬帆出海,书写“传承即创业”“传承即创新”的新篇章。
成绩无言,却掷地有声。连续16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100%,位居全省第一。也正因这块土地深深地浸润着龙游商帮精神,龙游已成为民营经济展现创造力的绝佳舞台。
有尊重更有魄力
“今天我们坐C位!”此次工业发展大会上,120余名企业家站在了舞台中央,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在会场中,笔者听到一句“前面6排都没有领导?”的疑惑,真实反映了这一安排给企业家们带来的强烈冲击与暖心感受。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而企业家则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力量。在工业发展大会上,县委县政府以一份长长的“奖状”,给予了这些坚守主业、苦练内功的龙游企业家们最诚意的褒奖,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助力龙游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数据显示,龙游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县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县域经济最活跃的因子。
对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是龙游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禾川科技承担国家人形机器人专项时化作全方位政策支撑,在金龙股份追加26亿元投资时变成全周期服务,在福家食品加码投资二期时成为无微不至的代办跑腿……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碳基纸基材料产业全面突破“卡脖子”技术,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驶向神州大地,绿色食品产业叩开千家万户,龙游正以产业链思维重构发展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串珠成链的五大产业链早已“开花结果”,2024年五大产业链共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7.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5%。以单链年产值超130亿的特种纸产业为例,维达纸业开启生活用纸与个人护理双赛道,恒达恒川的医疗包装纸守护生命健康,华邦新材的透析纸打破进口垄断,金龙股份的高端包装纸重塑行业标准,蓝宇新材的玻璃防霉纸跻身全国“头牌”……形成了从原纸生产、深加工到物流、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链式布局形成聚变效应,让每条产业链都长出了“头部企业+专精特新”的生态矩阵。当特种纸向新材料领域挺进、智能制造向人工智能产业转型,绿色食品向生命健康产业延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更是企业栖身的大树枝干越来越粗壮,绿叶越来越繁茂。
有创新更有方法
在华邦新材料实验室的光谱分析仪前,陈建斌总监凝视着刚研发的高档环保型特种纸,这种新型材料将成为公司新的发力增长点。当她在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坚定地说出“我们拼成本拼不过大公司,必须走专精特新之路”时,这位从业数十年的科研带头人,正用行动诠释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突围密码。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在龙游,“走专精特新之路”不仅停留在企业家的嘴上,更是付诸行动。华邦新材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技术攻关,禾川科技布局六大研发中心开展协同创新,金昌股份每年拿出4%以上的营收开发出100余个细分品种……
在推动创新发展上,企业有行动,党委政府同样有作为。近年来,龙游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实施科技新政、优化创新环境,专门出台科技创新16条干货政策,迭代形成66条“六奖六补六保障”惠企政策专享包。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环境,让创新源泉持续涌流,龙游的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舰队持续扩容。过去3年,全县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1家跃升至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8家激增至74家。
以“两院一中心”为依托打造“人才培育+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全链式人才发展机制;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体化运行……站在新的起点上,龙游这座城市的创新脉搏始终与时代共振。
历史的回响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当荷花山的先民种下一株水稻时,龙游已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刘勰在龙游写下《文心雕龙》时,从未想过这是第一部中国文学理论专著。时至今日,龙游开放包容的基因从未褪色,敢为人先的魄力从未丢失,不断求索的热情从未降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块热土终将孵化出龙游版“六小龙”。它们可能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技先锋,也可能是制定行业标准的隐形冠军,更可能是重塑产业格局的未来之星。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新时代龙商续写“无远弗届、遍地龙游”的新传奇,仰望飞龙在天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