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李子珍烈士: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

李子珍烈士(1921-1949),出生于龙游县溪口镇溪口村,他不仅是革命者,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在衢州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积极组织“龙丘学会”和“龙游旅衢同乡会”开展革命活动,通过举办“暑期补习学校”和传阅进步书籍等方式,对青年进行政治思想和时事教育,为革命宣传和支援游击队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李子珍考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1947年毕业后受聘于衢州师范学校任教。1948年,他通过林维雁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衢州中心支部委员。他生活俭朴、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传播革命真理和进步思想,深受师生们的爱戴。他很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善于启发学生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以指导升学、补习功课为名,指导学生以“海燕”的名义秘密刊出了题为《大家看》的墙报,采用简报的形式,于深夜贴出,向全校教师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争自由,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针对当时大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消极苦闷心情,提出了“向生活、向社会、向太阳”的口号,引导学生面向现实,认识现实社会,去改造旧社会。每日课余,他的房间里都挤满学生,师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真理,学生们都称他为“大哥哥”。

1948年秋,衢州绥靖公署为加强对衢师的控制,派特务许智任公民教员。面对敌人的监视,李子珍加倍小心谨慎地工作。

此后,李子珍根据中共衢州中心支部的部署,承担起加强龙游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工作,建立龙游党支部。为了便于掌握敌情,他和龙游党支部负责人张云舞、傅春龄同志一起商量决定,安排地下党员傅明新,利用他与县参议长的亲戚关系,打入国民党龙游县党部任佐理员。随后,傅明新打入特务外围组织——《金声通讯社》,从中了解敌情,并发展了已在伪县政府工作的聂素凤为地下党员,通过多种途径,秘密抄录伪县党部的国民党党员名册和《金声通讯社》敌特名录各一份,为解放后开展镇反、肃反斗争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材料。

李子珍还和张云舞、傅春龄、方维等同志筹集资金和物资运往江山,积极支援江山游击队的创建。当他得到林维雁、江文焕两位同志被捕的不幸消息后,又立即和张云舞、傅春龄等同志共同研究分析,在衢州组织被破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警惕,坚持革命斗争。最终确定以举办“龙邱中学”为名,推选李子珍为筹委会主任,掩护他一边在地方人士中大造“办学”的舆论,一边妥善地处理党的文件。

1949年春,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衢州大地。敌人像临近灭亡的野兽,更加凶狠疯狂。衢师开学不久,李子珍担任了训育主任。3月16日晚,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的特务闯进学校,谎称衢师有两个学生在戏院与国民党军人打架斗殴,找学校训育主任交涉,并扬言:“如果当晚不去处理,那就立即关押两个学生。”李子珍同志一心想着学生的安全,全然不顾个人安危,随同来人出了校门。就在这天黑夜,李子珍和郑南轩、高寿华、王多祥三位同志一起被捕入狱,尽管敌人施尽惨绝人寰的酷刑,他们始终坚贞不屈。

时至4月中旬的一个深夜,李子珍、江文焕、林维雁、郑南轩、高寿华、王多祥等六位同志在迎来光辉灿烂的朝霞之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洒尽了自己的热血。李子珍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自此,六位烈士的革命形象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2025-07-02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560760.html 1 3 李子珍烈士: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