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梦倩
通讯员 胡静卫 贺琪豪
提要:小小烟蒂,在“弹指间”落地,丢失的是文明和责任,影响的是环境和城市形象。如何让文明在“弹指间”延伸,三年来,我区在加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进行了破题,向陋习宣战,开展了长达6个月的乱丢烟蒂专项整治行动,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使乱丢烟蒂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美丽了 城市环境。
公共场所,在规定的吸烟点自觉将烟蒂扔进吸烟柱……如今在普陀,这样的画面成为常态,让烟蒂不落地,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行为规范。
忆往事,乱丢烟蒂司空见惯;看今朝,市民扬文明新风改陋习。这样的改变从何而来,故事要从专项整治行动讲起。
部门联动
多措并举
普陀的乱丢烟蒂专项整治行动始于今年。
3月初,普陀出台了《舟山市普陀区关于开展乱丢烟蒂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拉开了向陋习宣战、整治乱丢烟蒂专项行动大幕。
方案明确: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部位为各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等路段,以及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娱乐场所、商场酒店等场所;重点整治公共场所乱丢烟蒂及其他垃圾、禁烟区域内吸烟、向车窗外抛掷烟蒂及其他乱扔垃圾等行为。
方案强调: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通过宣传引导、文明劝导、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保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奖惩机制等,以实现工作实效的最大化,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乱丢烟蒂专项整治行动打响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团区委等多部门联动,宣传、执法、保洁、志愿服务等各项举措齐头并进,形成强大的工作力度。
专项整治
取得实效
“师傅,烟蒂要扔到专门的垃圾桶,这个灭烟包您拿着,以后扔烟蒂方便了。”整治中,带上灭烟包出门值勤,这已成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看到吸烟的市民,便上前提醒不要乱丢烟蒂,并送上一个灭烟包。
“这个灭烟包挺好的,烟抽完了烟蒂直接往灭烟包一扔,既方便又卫生。”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养成随手扔烟蒂习惯,现在认识到乱丢烟蒂的不文明,改掉了旧习惯。
整治行动中,“志愿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在普陀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手拿火钳和垃圾袋,穿梭在窨井盖、草丛、花坛等烟蒂“出没”场所,开展清理活动,还做好宣传工作。
据了解,整治行动中,多部门实行工作联动,形成整治合力,效果显著。
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全区开展烟蒂整治志愿活动360多场,参与人数10000余人,共收集烟蒂120000余个,累计向居民分发烟灰包、灭烟包38600个。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联合团区委在区志愿者之家开展“烟蒂不落地 普陀更美丽”全民捡烟蒂有奖兑换志愿活动以来,共有2200余位市民参与,兑换烟蒂60000余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信息采集员手持烟灰包开展“讨”烟蒂行动,共收集烟蒂1670个,发放“烟蒂不落地”宣传单1500余张,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践行烟蒂不落地渐成氛围。
烟蒂不落地
环境更美丽
经过前期加大工作力度整治后,目前的烟蒂不落地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探访。
“想吸烟,这里设有专门吸烟区,普陀的烟蒂不落地工作做得很好。”在普陀长途客运中心,游客庄乐明告诉记者,他看到车站设有禁烟标志,想抽烟就到外面的吸烟区,身临其境感受到普陀的环境好,人也文明。
在人员来来往往的沈家门客运站,记者发现,这里的禁烟管控工作依然做得很好,在人流量较多的时候,没有乘客在候船大厅吸烟,在吸烟区吸烟的都能自觉将烟蒂扔进吸烟柱内。
沈家门滨港路、中大街、同济路的人流密度较大。据了解,之前,这些路段时有烟蒂;如今,通过加强清扫频次和保洁力度,实施巡回跟踪保洁制度,烟蒂难见踪影。
完善基础设施是预防烟蒂落地的先行步骤,为方便更多市民有地方扔烟蒂,我区还在公园、车站、商场周边、主次干道等人流密度区域新增吸烟点1856处。有效的使烟蒂不落地工作落到实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巡访系列报道
12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