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高口述 胡汉杰记录
“串网”是一种古老的捕鱼作业方式,人们对它感到陌生,即使是年轻的渔民也不甚了解。我年事已高,而且从小在海边长大,那就让我来淘淘这个“古”吧。
串网有高串和低串两种:高串网高度多在两米以上,退潮时把网埋在泥里,平潮时把网挂起来。低串网高度多在两米左右,无论涨潮退潮,网一直挂在竿上,从网上和两侧进入的鱼,因贪吃贪玩,到了退潮还没有离去的就被拦住。低串比较省事,但串住的鱼一般较小,产量也比高串低。高串对鱼儿们来说,显然是更加危险的。
在我老家岛上,居住在码头或海岸附近的多是渔民,居住在岛中间或离码头较远的多是农民。渔民是驾船到近海或远洋捕鱼的,在海滩布串网的都是岛上的农民,他们用串网捕鱼搞些副业。
我老家岛上近岸的滩涂有许多鱼儿的美食,如紫菜、海豆芽、海螺、淡菜、牡蛎等,鱼儿们成群结队总要到这里来吃来玩,这里确实是串网捕鱼的最佳场所。
布串网的人,在靠近海滩的地方,把一根根竹竿插在海滩上,每根竹竿相隔在五六米,中间四根竹竿立成方形,从两边向岸边围过去,在沿竹竿下面的淤泥里,埋着一张网,鱼儿们不知道这里有网的埋伏,会游到里面去。等潮水涨平了,埋网的人会划着小船,把埋在泥里的网拉起来,把网绳挂在竹竿上,等到潮水一退,里面的鱼就被网住出不来了。
一会,潮水又落下去,落到离岸边将近有一百米距离的时候,串网“围捕”的战斗开始了。布网的农夫一下子变成了渔夫,他们挂着一个大木桶,提着网兜,蹚着齐腰深的水走过来了。看到正在挣扎的鱼,用网兜兜住后用手摘下来。
被串网拦住的鱼,即使不被农夫捉住,多数也会被提串网的孩子捉去。提串网脚是孩子们主要赶海的活动之一。被捉住的鱼,有的拼命地想钻出去而被挂在了网上,有的退潮时在网上乱撞,直到露出在泥滩上,被布串网的捉去。还有一些鱼比较聪明一点,离开串网躲藏在滩涂上的水潭、海沟、船底压出的沟槽和人涉过的脚坑里。那些被串网拦住流落在水潭或坑的鱼,成为海边孩子提串网的战利品。
这些串网脚里有梭子蟹、鲈鱼、比目鱼及青蟹等。尤其是鳗鱼,往往钻在泥潭里,你看不见它,却常常踩到,被踩到的鳗鱼会立即从泥潭里窜出来。鳗鱼尖牙利齿凶猛好斗,一般不敢用手抓它,而是用专门的鳗钩,对准它扎下去,把它扎住。提串网脚一次提一两斤鱼虾或蟹等回来,也是常事。
提串网脚不仅收获丰盛,而且非常有趣。海边孩子谁都喜欢去,因为这种场面实在太热闹太有趣了,有时捉到一条两三斤重的鲻鱼,孩子们把它当作刚出生的婴儿,紧紧地搂在怀里;有时候捉到一只大蟹,总要在大家面前炫耀一阵,孩子们都会手舞足蹈高声呼叫欢庆一番;有时一条鳗鱼突然从泥潭里窜出,大家追逐着抢,手脚和鳗钩并举,十分惊险和刺激,捉到的人不仅是收获者,还是那场角逐的获胜者。
记得有一次,我们提串网脚回来的路上,一位捕串网的农夫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鱼儿们突然发现串网挡住了他们回家的路,所幸的网眼并不太小,鱿鱼身子一缩,从网眼里游了出去,肉鳎的身子柔软,把裙边卷起来成个圆筒形,也从网眼钻了出去,鳗鱼力气大身子又光滑,硬从网眼里挤了出去。鲳鱼的头小身大试了试,头过去,身子又过不去,正在犹豫。肉鳎见了大声叫:“鲳鱼冲!冲!快往前冲!”鲳鱼使劲往前冲,结果身子紧紧地卡在网眼里。
从“天罗地网”中逃过去的鱼儿们回到家里,鱼妈妈看到它们惊恐万状的样子,又不见鲳鱼回来。问清情况后,鱼妈妈不禁大怒,她一把抓过肉鳎,照着肉鳎的脸,一巴掌打了过去,肉鳎吓坏了,头一晃想躲过巴掌,结果鱼妈妈的巴掌打偏了,打在了肉鳎的额头上,把肉鳎的一只眼睛打到另一边去了。肉鳎的两只眼睛被打到了同一边,成了“比目鱼”。
梅子看见鱼妈妈大怒,把肉鳎打成了比目鱼,吓坏了,扭转身就拼命地跑,慌不择路,一头撞到了一根木桩上,额头立刻就肿了起来,成了大头梅子。
躲在旁边的虾潺看到肉鳎的两只眼睛被打在一边,梅子头肿得比身体还大,忍不住哈哈大笑,直笑得下巴都掉了下来。从此,虾潺就获得了一个不雅观的别名——弹嘴虾潺,嘴巴总是弹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