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邱科挺) “感谢‘共享法庭’调解员帮我们经营户解了燃眉之急。”“有开在‘店门口’的‘共享法庭’,我们以后可以更加安心做生意了。”日前,舟山国际水产城电商经营户们纷纷在市场微信群中留言,感谢水产城“共享法庭”高效调解服务,避免了他们因邮寄业务规则变更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悉,“共享法庭”是指利用镇街村社、行业组织现有的硬件设施,在矛盾调解中心、村委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地方设置服务点,开展纠纷调解(必要时可联系法官远程指导调解),协助群众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组织法治宣传等。
前不久,舟山国际水产城“共享法庭”调解员接到市场经营户反映,承接水产城活鲜寄递业务的快递点要改变原先实行的邮寄规则,要求经营户在邮寄海鲜产品时只能采用快递点指定的包装箱。此举将导致经营户原先印刷储存的包装盒无法正常使用,面临较大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获悉这一情况后,水产城“共享法庭”联合区人民法院、沈家门水产品交易市场派出所、市场管理方等部门积极走访调查,倾听各方诉求,并召集经营户代表和快递负责人多次进行现场调解。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达成协议:新邮寄规则延迟3个月后实施,在此期间允许经营户继续使用原有的包装箱。至此,该纠纷圆满化解。
“‘共享法庭’调解室设立在市场经营区域,部分调解员也由市场管理人员兼任,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熟、人头熟、业务熟’的优势,及时发现介入市场交易各流程存在的风险苗头,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据水产城“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杨剑光介绍,自今年4月底舟山国际水产城“共享法庭”正式设立以来,已通过靠前指导、多方联动等方式,化解涉渔船、经营户、货车司机、商务谈判等潜在纠纷60余件,在法院协助指导下调解成功纠纷5件,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市场经营秩序稳定有序,有效提升了渔民、经营户等市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
“共享法庭”在水产城的成功应用,是我区着力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共享法庭”点位123个,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域覆盖,场地、设备、人员均匹配到位。通过“共享法庭”网上立案468起,线上调解325起,在线诉讼497起,开展“点单式”普法宣传155次,参与人员1908人。
同时,结合“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在各海岛布局建设“共享法庭”点位,引入信息化设备开展线上调解、远程开庭、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多项工作,让群众不出岛就能享受到司法服务。
此外,我区还坚持谋品牌、创特色、争先进,着力培育一批“共享法庭”精品点位。其中,六横镇将标的额较小、诉讼成本高的案件纳入解纷范围,在调处化解消费者权益类、物业类等纠纷取得成效,入选首批省级示范“共享法庭”。东港街道武岭片区坚持问题导向,协同物业与相关部门,打造“物业+法治”平安共同体,重点解决房屋质量、物业纠纷。
下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的联合督导调研,不断提升“共享法庭”运行质效,切实将“共享法庭”打造成为我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