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青霞 王添豪 记者 胡晓)眼下,六横杜庄村35亩“党员先锋责任田”的红薯迎来丰收季。连日来,该村20余名党员群众忙着抢收红薯,大家分工协作,一个个红薯伴着泥土而出,满地的红薯排列成行、形态饱满,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今年红薯总产量超2万公斤,预计可为村集体创收近6万元。”杜庄村党总支书记郑雷飞介绍,今年杜庄村首次引进“心香”“浙薯13”等省农科院主导品种红薯试种,虽然受今年少见的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影响,但整体产量还是比预期高许多,亩产量近600公斤。“不用操心销售的问题!按红薯个头的大小,每个红薯重量在0.15公斤以下的在微信朋友圈、六横微友圈等网络平台一发布,前来订购的人络绎不绝;每个红薯重量在0.15—0.3公斤之间的,由省农科院直接回收;每个红薯重量在0.3公斤以上的,则被当地的淀粉、粉条加工厂及一些散户预定了。”
据了解,这片红薯地“前身”是一块闲置耕地。今年6月,杜庄村试行“党员先锋责任田”机制,对村里闲置耕地进行整合复耕,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认领耕种“责任田”。通过分块定位、分片包干、争产评优的方式,切实把闲置耕地变为“党员先锋责任田”。“从第一轮种植情况来看,首次尝试种植的三个品种之一‘心香’红薯的产量、质量及市场反响较好,接下来我们会考虑在全村范围内推广种植,进一步提高村里闲置耕地翻耕率。”郑雷飞说。
郑雷飞口中的“党员先锋责任田”,正是该村以党建引领盘活农村闲置撂荒地、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在推进“党员先锋责任田”过程中,杜庄村党员干部化身“农夫”,定期到田间地头“打卡”,及时了解红薯长势及病虫害防治情况,跟踪对接耕地翻土、播种、施肥、收割等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党员先锋责任田”真正变成“丰收田”“高产田”。
下一步,杜庄村将持续深化“党员先锋责任田”机制,大力发挥“责任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探索新的富民增收路,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