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力奔共富 奋斗创未来

变『一把尺子』为『多维评价』

『兴村分类考核』探索共富新模式

2021年以来,衢江区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同类比较、分类争先”的原则,建立村级组织“兴村”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特色发展、争先创优等措施,实现基层党组织差异化考核,让考核从原来的“一把尺子”到现在的“多维评价”,真正使每个村庄都有竞争的动力和目标。

“分类管理”明确发展方向

“我们王家山村原来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重大的产业项目都到不了我们这里,但通过分类考核,让我们王家山也有‘冒头’的机会。现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庄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我们村干部都是忙在身上、乐在心里,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有奔头。”太真乡王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正富兴奋地说。

自“兴村”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以来,衢江区结合人口数量、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因素,将全区279个行政村细分为城郊融合、集聚复合、生态整合三类,分别设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王家山村就是生态整合类村中的一员。

“王家山村的发展定位与生态整合类村的定位高度契合,依托杭新景高速太真互通口以及塔太最美公路等交通区位优势,我们围绕古法造纸这一文化底蕴,打造了‘工艺王家山,纸为你而来’的文化品牌,特色造纸文化甚至吸引了仙鹤股份有限公司前来洽谈投资。目前,正在谋划夏王商学院、职工培训基地、疗休养基地、王敏良工作室等项目,整个村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越来越好。”太真乡乡长戴春峰介绍。

得益于分类考核打破了原先“大村小村一样管”的管理格局,现在的王家山村生态农业、民宿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原先荒废的山区林地已经被打造成集中草药种植、土鸡养殖、有机蔬菜种植为一体的种养殖基地,引入的“归心谷”“幽兰谷”等精品高端民宿也相继落地,还吸引了10余家农户一起开办民宿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余万元。同时,花树岭省级森林古道、千纸鹤游园、古法造纸广场、捞纸文化观光园等一大批文旅项目都在施工建设当中,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蓝图已经绘就。

在分类管理基础上,衢江区整合区级各部门涉村考核,分解形成引领力、战斗力、服务力、发展力、治理力等五大指数20项“兴村”考核指标,从组织建设、工作推进、服务群众、强村富民、信访维稳等五个维度,对村庄建设提出量化标准,帮助村级组织扬优势、补短板。结合“兴村指数”,云溪乡希望新村规定每周二为村级议事日,由党员干部带头,召集村民对照20项考核指标查找问题、交流想法,精准解决移民村多项短板问题,2021年考核排名上升至集聚复合类村前茅。

“擂台比拼”搭建交流平台

“我叫余国华,是个卖菜的;今年五十一,上任一年期;卖菜靠经营,楼峰要振兴;其实一个样,我来亮个相……”唱这段快板的正是全旺镇楼山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国华。在2021年衢江区举办的“头雁领航PK赛”中,通过展示“035”党建品牌在乡村治理、做强“农文旅”、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显著成效,余国华在“PK赛”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并获得区级提供用于村庄发展的30万元奖励资金。

余国华在发表获奖感想时说:“我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村书记,在治村方面我还是新手,通过‘PK赛’这些活动不仅让我学到很多好的治村方法,也让我有机会和其他书记同台交流,而且区里还给了这么多的钱支持我们村发展,让我们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

发展好不好,关键要看人气足不足。回村后的余国华利用奖励资金和其他干部搭建了“议楼峰”议事平台,通过对家乡的宣传,吸引了一群年纪轻、有思路、有干劲的在外村民回乡创业,让楼山后村的发展势头一下就起来了。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楼山后村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推出“我家楼山后喜米”品牌。

“人心齐了、干劲就足了,产业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现在我们村里农旅、来料加工、民宿等产业齐头并进,村集体经济从原先的入不敷出,到现在年经营性收入近30万元,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国华高兴地说。

“两头评定”实现资源竞配

衢江区根据各村“兴村”考核排名晋位落位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定,持续排名前列的评定为“领先奖”,进步明显的评定为“腾飞奖”,始终排名末位的评定为“蜗牛奖”,以“三奖”结果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手段,共整合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发改等部门76项涉村项目政策、2000余万元涉村资金,对获“领先奖”和“腾飞奖”的村给予倾斜支持。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后溪镇泉井边村新一任班子秉持着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理念,上任即奔跑,积极抓工作、定思路、谋项目。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党员干部齐冲锋,连续四季度“兴村”考核排名全区前列,实现了后进变先进的大跨越,获得了2021年度的“腾飞奖”。

“我回村里当书记就是想改变村里无产业、无规划、无项目的三无现状。发展产业,人和钱一样都不能少,获得“腾飞奖”之后,我们村得到了区里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可以说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真正让我们享受到了争先创优的红利。”获奖后的泉井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三富感慨到。

利用这些扶持资金,泉井边村将村里甘蔗种植进行了产业升级,目前仅村集体就已种植了12类果蔗糖蔗300余亩,还带动了村内百姓种植200余亩。在甘蔗采摘旺季期间仅一个周末就接待过团队和散客2000余人,甘蔗采摘4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泉井边村的甘蔗“逆袭”之路,并不止步于甘蔗的种植和销售。在村里现场办公的后溪镇党委书记林华说:“泉井边村资源禀赋等各项条件都不错,已被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示范村创建,镇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了未来乡村运营方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甘蔗产业及手工红糖制作、“糖发烧”酒制作等手工艺,形成蔗里工坊,并逐步引入传统民俗工艺,打造甜蜜蔗糖之乡。在一、二产的基础上,还通过研学游、甘蔗节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乡村未来社区。”

来源 |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 衢江先锋

2022-03-04 变『一把尺子』为『多维评价』 16 16 今日衢江 content_291489.html 1 3 『兴村分类考核』探索共富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