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姜丽) 近日,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大二院衢州分院)神经外科完成了一场高难度手术,成功为一名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医院采用先进的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系统(WEB),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仅三天就顺利出院。此次手术不仅体现了衢州二院神经外科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标志着该科室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上取得关键突破,为更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颅内动脉瘤一直被视作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此次接受手术的吴阿姨,因持续头痛、头晕一个月前往衢州二院神经外科就诊。经头颅MRI及CTA检查,发现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存在一个10mm大小的动脉瘤,瘤体较大,破裂风险极高,情况危急。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受血流冲击形成的异常膨出,瘤壁非常薄弱,极易破裂。一旦破裂,高压血流会迅速在颅内扩散,致使颅内压急剧上升,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症状,甚至短时间内昏迷或死亡。由于发病难以预测且后果严重,颅内动脉瘤必须尽早干预。”衢州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廖晓悦介绍。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吴阿姨还患有心房颤动、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加上动脉瘤位置特殊,无论是传统的开颅夹闭术还是普通介入栓塞术,风险都极大。如何制定既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又能避免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方案,成为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难题。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衢州二院神经外科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全面细致地研判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制定了周密部署。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决定为吴阿姨实施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大胆选用在国内应用较少但效果显著的WEB技术。
廖晓悦介绍,传统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主要有开颅夹闭术和普通弹簧圈栓塞术,但对于血管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这两种传统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面临诸多挑战。而WEB技术是一种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系统,与传统栓塞材料不同,它能在瘤腔内自膨展开,紧密贴合瘤壁,有效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从根源上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同时减少对载瘤动脉的影响,最大程度保障脑部正常供血。此外,WEB技术还具备术后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术后无需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负担。
衢州二院神经外科作为衢江区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的长期帮扶下,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此外,科室设有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陈高教授专家工作站和傅伟明教授专家工作站,专家团队会常态化到医院开展诊疗活动。目前,科室全天候开展急诊脑梗塞取栓术、脑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各类动静脉瘘栓塞术等介入诊疗,为众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