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晴 戴乾乾) 今年汛期以来,衢江区遭遇多轮强降雨及狂风暴雨天气侵袭,防汛形势严峻。衢江区公路管理中心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提前部署、科学应对,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汛举措,成功实现辖区公路“零事故、零伤亡、零断交”,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未雨绸缪,下好防汛“先手棋”。为有效应对降雨天气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衢江区交通部门提前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实时掌握雨情动态,为科学调度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重点对低洼路段、桥梁涵洞、易积水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并落实整改责任,累计清理边沟180余公里,修复道路隐患56处,修剪枝干约70公里;三是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储备砂石料10吨、编织袋7000个、警示设施600余套,并在易积水路段预置抽水泵、发电机等应急设备,确保物资“随调随用”。
精准施策,强化雨中动态管控。降雨期间,启动24小时值守制度,对重点路段实施“人防+技防”双重管控。一方面,通过道路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积水情况;另一方面,组建应急巡查队伍,对主干道、桥梁、山区易塌方路段等关键区域进行高频次巡查,发现积水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并开展抽排作业。同时,建立“执法-养护”联动机制,遇突发险情可实现10分钟内联合响应,遇塌方1小时内快速抢通。
即查即修,巩固雨后修复成效。雨停后,衢江区交通部门立即启动道路修复“加速模式”。一是开展排水系统专项清理,组织专业队伍对雨水篦子、排水管网进行彻底疏通,防止次生积水;二是实施道路病害快速修补,针对降雨导致的坑槽、塌陷等问题,采用冷补料等新型材料进行应急处理,确保24小时内完成修复;三是建立质量复核机制,对修复路段进行承载力检测,杜绝“带病通车”现象;四是畅通市民反馈渠道,通过“服务热线”实时收集雨后道路问题,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持续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
下一步,衢江区交通部门将持续完善雨季道路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和精细化管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城市“生命线”,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