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昨天,他在公交车上度过第15个除夕

当你遇见他们时,也请向他们说一句“新年快乐!”

许多乘客都见过陈仙根的笑容。张诗雨/摄

“如果春节不用出车,你打算和家人做什么?”

陈仙根答不上来。一阵沉默之后,他挤出一丝尴尬的微笑,“我还真没想过。”

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陈仙根,在他的公交车上。他是台州公交集团108路公交车驾驶员。那时,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

以春节为节点,很多中国人把一年分割成两半,似乎团圆才是生活最终的注脚。陈仙根却从不这样想。

和大多数父亲的不善言辞相比,他有些“唠叨”。“女儿英语考了年级第一,想带她出去玩”“女儿生日要到了,不知道准备什么礼物好”“马上升高三了,小孩偏科偏得厉害,想给她报数学补习班”……这些想法,都因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实现。

新一期的排班表公布时,他给妻子发了一条微信。毫无悬念,今年的除夕又轮到自己出车。回复很快跳了出来,是女儿写的——“没关系的爸爸,我会和妈妈先吃年夜饭,你结束了早点回家。”

“我今年46岁了,开公交车的15年里没有跟家人吃过年夜饭。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可惜,但慢慢也就习惯了,这辆车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当这样的情绪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陈仙根开始觉得,春节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把乘客安全送到家也是一种“团圆”。

“都说一家不圆万家圆嘛。”陈仙根的话里,藏着对自己的安慰。本以为已不会因此再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却在几年前的一次除夕,没有忍住。

陈仙根双手搭在方向盘上,因为是休息时间,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松弛的状态。“那天晚上我开着公交车进站,看着路上有一家人手挽手走在一起。上车的乘客都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准备去吃年夜饭,大家说说笑笑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样陪过家人、陪女儿在春节买过新衣服、陪老婆收拾卫生。”

“后来我就哭了。”回忆往事,陈仙根笑着摆了摆手,有点不好意思。欣慰的是,家人都理解他。“尤其是女儿,她从来没有埋怨过我陪她时间太少。就算她从小到大,我只去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她还是特别支持我的工作。”

走出驾驶室,长时间的开车让他尤其珍惜活动的片刻。陈仙根拿起拖把将地面的泥渍清理干净。108路公交车承担着台州市区大部分客流,班线密集,保持车厢整洁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约束。

拖完地,陈仙根又开始给车厢里的花花草草浇水。相较于室外的潮湿寒冷,车厢内透出一片生机与暖意。早在年根以前,陈仙根就固定好了置物架,给一盆盆绿植安了新家,还在车厢里挂上了红灯笼和中国结,“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子。”他告诉记者,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他尝试通过改善车内环境,让乘客感受到春节的气氛。“看到他们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作为驾驶员,我也同样开心满足。”

15:30,临近出车时间,陈仙根从座椅旁边掏出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杯,倒了些热水喝了一小口。由于单程行车至少50分钟,客流量大时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多数时候他不敢喝太多水。

108路公交车缓缓经过发车点开向首站。车门打开,熟识的乘客上了车,笑着跟他打招呼,“新年快乐啊,陈师傅。”

“好久不见了,新年快乐!”陈仙根热情地应答。当他反复咀嚼那一句“新年快乐”的时候,似乎渐渐忘记了又一次吃不了年夜饭的遗憾,逐渐开心起来。

本以为采访就这样告一段落,没想到几天以后,陈仙根发来了短信——

“张记者好,之前的那个问题我想了下,如果春节不用出车,能和家人一起过的话,我可能会和他们一起准备年货、打扫卫生、吃一顿年夜饭吧。这样就很好了。”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这是中国人春节时最普遍的一种过法,却是陈仙根“奢侈”的愿望。1月24日,大年三十,他在公交车上度过了第15个除夕。

今年春节期间,台州城区有超过1000名公交车驾驶员守在岗位上。他们藏起对团圆的企盼,送一批又一批乘客回家团圆,所以,当你遇见他们时,也请向他们说一句——

“新年快乐!”

□见习记者 张诗雨 通讯员 李勇箭

2020-01-25 昨天,他在公交车上度过第15个除夕 11 11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2928.html 1 3 当你遇见他们时,也请向他们说一句“新年快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