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浙江全面启动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

杭州

(上接1版)

三堡船闸通行效率提升。通过潮涌分级控制等举措,将普通货船年平均待闸时间缩短至5天以内,比前3年平均待闸时间缩短20%以上。

鸦雀漾锚泊服务区功能拓展。加快落实锚泊服务区船舶停泊、船员上岸休憩等八大功能,打造集生活生产、岸电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的“船员驿站”。

东站枢纽内外交通优化提升。年底前,建成并启用王家井人行天桥,完成新风路王家井街交叉口东侧南向北非机动车绕行通道建设;提升改造到达层6个出租车上客通道;增设网约出租车专区和上客专用廊道并直连站体到达层。

公路客运站服务提质升级。做好九堡客运中心站“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乘车环境、推广智慧出行”三篇文章;推广智慧出行,为旅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建成火车东站客运站电子客票及身份证、人脸识别进站系统。

公交站点“建改智”多措并举。新建改建50个城市公交停靠站和32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城市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年内计划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不少于200座、公交站架300座;开展智慧站点建设试点,主城区推出150个公交电子站牌。

“三网融合”地铁站点示范引领。选择8个地铁站作为示范站点,做精做细相关慢行配套设施和公交线路衔接服务,实现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150米内换乘全覆盖,有条件的站点50米内换乘全覆盖。

水上客运站“六化”建设。包括便利便捷化、智能高效化、温馨人性化、人文特色化、标准规范化、安全绿色化。年底前,将严子陵钓台候船码头等5家示范水路客运站打造成省内水路客运示范站点。

高速公路服务区整体服务提升。抓好“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服务标准、开展先行示范”三项工作,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整体服务提升。启动绕城高速西湖服务区改扩建,年底前,实现服务区星级创建与复评5星级达到3对、4星级达到3对,星级服务区实现100%覆盖。

□通讯员 范杨 记者 崔义刚

宁波

(上接1版)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提升。深化“厕所革命”,推动卫生间改造升级;力争新能源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等。年底前,慈城服务区完成全面改造,达到四星级标准。

汽车客运站服务提升。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美化和周边管理,提升场站整体形象;推广单向换乘免检,实现安检标准互认;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完善“一站购票”“一票出行”功能等。

水路客运站服务提升。优化调整水路客运站功能布局,探索建立客运码头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运用和岸电服务,减少船舶污染排放等。

民航机场服务提升。优化航班正常管理水平,全年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75%;优化中转换乘服务;优化智能无感服务,积极推进国内航班“一证通关”、出境旅客海关查验、民航安检“一机双屏”“一次过检”模式,实现“无感通关”等。

公交站点服务提升。新(改)建100个城市公交停靠站,城市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新(改)建6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建制村港湾式停靠站实现全覆盖;在全市范围推出80个公交电子站牌,配置道路交通简图,实现车辆运行信息LED实时播报和二维码扫码查询功能等。

铁路宁波站服务提升。按照系统集成、协调高效的原则,大力实施枢纽功能提升工程、服务管理精细工程、“数字南站”建设工程、设施设备提质工程、视觉形象美丽工程等“五大工程”,着力推动旅客进站、取票、安检、候车、换乘、出站、休憩等场景全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为此,宁波交通编制了“1+6+N”行动方案,分别为:1个总方案,即全市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6个专项行动方案和服务提升指南,由各牵头单位负责编制;N,即各个点位具体行动方案,由相关管理经营单位负责制定,确保11月底前各项提升任务指标基本完成。12月,宁波交通系统组织服务提升成效评估,完成绩效考核评分,开展全市典型示范(场、区、站)评选工作,总结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复制,建立健全服务标准评估机制,推动服务提升常态化。

□吴宇熹 余明霞

舟山

(上接1版)

《行动方案》共制定1个总体方案和5个子方案,并分别详细制定了39条、37条、19条、125条、22条提升指南,确定了具体的提升标准。最终形成覆盖8个县区(功能区)的24个水路客运站、6个道路客运站(含2个枢纽站)、99个公交停靠站、64个电子站牌、1个高速服务区、1个民航机场的综合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工作格局。

《行动方案》将于近期实施,12月底前进行验收总结,并对提升效果进行考核。

□记者 袁梦南 通讯员 李丽黎

2020-08-20 11 11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108262.html 1 3 浙江全面启动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