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国内外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等方式,把一些对我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部分汇编成《国内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经验与做法》,今天本报整理了部分内容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记者 卢衎羽/整理
一、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和专业培训
●驾驶员分级管理和定期重新认证制度
日本:驾驶员持证上岗,并实行分级管理。级别越高,对于驾驶员的要求越严格,最高级别的甲级除了要有熟练的驾驶技巧,考取资格证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危化品处理经验。
●驾驶员分级叠加式培训
欧洲:所有驾驶员基础培训为20小时,驾驶槽罐式车辆增加12小时;运输易爆物品(一级危险品),继续增加8小时;运输放射性危险物品,再参加8小时培训。通过考试后才可获得相应的营运证,有效期5年。
●明确驾驶员、押运员的应急、装卸职责
德国:对驾驶员及运输企业的应急职责进行明确,驾驶员在应急中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报告、提供信息、撤离并保护现场,专业的救援工作由专业的消防机构处理,即专业事务由专业人员负责。装卸的安全管理由托运人或其委托的充装人、搬运人负责,视其所运输危险货物种类及性质的不同,由专业的企业或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不需要行业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培训或核发资格。
二、车辆(罐体)安全管理
●强制安装防侧翻、防碰撞主动安全设备
美国:美国交通部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罐车重心、增加罐车轮距、使用空气弹簧悬挂等方法,可明显提高罐车的侧倾稳定性。积极推广应用各类防侧翻主被动安全装置,强制要求重型车辆安装胎压报警系统、车道偏离报警装置、电子稳定系统等,并大力推动碰撞预警系统、电控制动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安装应用。
●危险品车辆标志
欧洲:在车身上明确清晰地标明危化品特性,危化品车辆外观上不仅要有高显著性涂装,以便让其他用路者清晰准确地发现高危险源,主动躲避,也要有明确清晰的危化品特性标识,示意其中的危险品性质:是易燃易爆还是有毒,是可挥发气体还是可溶于水的毒液等,以便让其他用路者清晰准确地发现高危险源,主动躲避。
●危险品车辆限行管理
德国:周末或者节假日隧道中不允许危险品车辆通行,也有一些危险品车辆运输的特定时间,这些需要进行风险分析。比如德国汉堡,因白天交通量比较大,尤其经隧道道路通行量较大,就决定将危险品车辆运输限定在晚上通行,白天则通过城市周边的道路绕过城市进行。
三、道路安全风险分析
●识别易发生侧翻事故路段
美国:通过收集整理全国31个州的近5万起重型车辆侧翻、碰撞事故案例,重点分析了罐车侧翻事故的时间、地点、交通环境等时空特征信息,标识出全国易发生罐车翻滚事故的路段,建立罐车侧翻事故分布电子地图。研制与电子地图配套使用的实时后台提醒装置,通过广播、短信等方法提前预警驾驶人前方为易发生罐车侧翻事故路段。
●科学评估运输路径安全风险
欧洲:对可能出现危险货物的公路运输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限制,要求基于安全考量道路结构(如桥梁、隧道)、极端天气情况、事故、特殊时间等因素,为运输车辆设计特定的路线以避开人口居住区、环境敏感区、带有危险物质的工业区或存在严重物理危险的道路。
四、企业准入及管理
●严格审查企业资金实力
德国:德国要求申请企业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起始资金,若加购车辆,还需追加若干资金。例如:企业每增加一辆车,还要追加5000欧元,起始资金存入企业银行账户并由银行冻结。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美国:将危化品按照危险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低级、中级别和高级别。级别越高,包装、运输和储存的办法越细致、越严格。针对数据收集、量化分析、安全评估、监督检查等4个环节,从不安全驾驶行为、超时工作、从业资格、酒(毒)驾、车辆维护、危险货物运输合规性、事故情况等7个方面量化分析出哪些环节企业违法率较高、安全风险大,并按照“红-黄-蓝”3级进行分类评估,根据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警告书、加强路检路查等分类管理措施,提升监管效率。
●运输企业安全顾问制度
欧洲:安全顾问制度首先在德国施行,后因良好的效果被引入全欧洲并强制性实施。安全顾问的主要责任是:监督企业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危险货物运输活动提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管理人员或地方公共行政部门准备有关企业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的年度报告等。安全顾问发现问题后提出,由企业具体岗位人员进行改进。安全顾问不需要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负责,安全顾问的培训、考试和发证由工商协会负责。
五、监督管理机制
●进一步充实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专业力量
德国:设立了联邦货运管理局以及下属的11个分支机构作为专业的执法机构。
美国:运输部设置了危险货物与管道运输管理局,其法规及技术部门有40多名专职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不包括执法人员)。
●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和执法专业化水平
德国:制定统一的、实施性强的法规实施指南和执法手册,由交通部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处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并根据法规修改情况定期更新。同时,德国对执法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除了需要接受培训外,还需在经验丰富的检查人员带领下进行160个学时的实际操作,才能够进行独立检查。联邦货运管理局配备了先进的执法装备,采用定点执法和机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路检路查。检查的内容有:危险货物分类、使用的包装和罐体、使用的罐体其设计是否安全、装卸是否合理、车辆及驾驶人资格、随车装备、文件、特殊规定和特殊装备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进行检查。
●强化联合执法检查
德国:联邦警察、州警察采用与交通部门相同的法规和指南,对联邦道路和州内道路进行路检路查并入户检查。德国的海关、边防检查会在边境地区开展针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路检路查。劳动保护部门会对企业进行入户检查。相关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检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会加入各自职责内的其他内容一并检查。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行业安全服务
德国:德国强制推行安全顾问制度,有效提升了运输企业操作的合规性。借助技术监督协会和机动车监督协会的专业能力开展罐体型式认证试验,源头上保障了车辆安全技术水平。由工商协会组织对驾驶员和安全顾问的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为运输企业提供相关法律和操作规范的咨询,施行应急电话制度以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等。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加拿大:加拿大运输部下设加拿大运输应急中心,负责全国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反应的技术咨询、指导工作,设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收集了约150万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品名、理化性质、制造原材料、用途、应急措施等数据资料,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相关救援力量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各省也都设有应急分中心,处理发生在本省的应急事务。加拿大运输应急中心按照地区和危险货物的不同类别,建立了专家库系统。同时设有两所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演练培训基地,每年相关从业人员在此接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并参加模拟各种事故的实地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