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预制菜的急剧增量,一方面反映了消费市场的热度,另一方面则见证了餐饮行业的蝶变,在鲶鱼效应刺激下,对整个行业而言其实是有利无弊的。
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购买预制菜在家里制作年夜饭,不仅操作简易,还能体验到大酒店的美食效果。根据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2021年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去年,叮咚买菜预制菜全线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0%。
——2月9日《绍兴晚报》
烧菜做饭是件令人头痛的家务活,许多上班族为了避免麻烦节省时间,大多以点外卖的方式来解决,有些家庭面对高端食材,也常感厨艺欠佳。如何“解放厨房”,让做菜变得简易?预制菜就这样应运而生,既降低了烹饪门槛,又提速了就餐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预制菜的热销意味着更多的懒人开始回归厨房,也意味着做菜这件事有了第三方代劳,更意味着舌尖上的竞争进入“机器换人”时代。预制菜的出圈,证明餐饮市场逐步走向产业多元迭代,一部分消费者将从餐饮外卖群体中流失,一部分“吃货”则将减少光顾餐饮门店的频次。可以预见预制菜杀入市场对餐饮行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倒逼作用,中低端市场将被不断分流,只有高端化、高品位的餐饮服务,以及非现场不能体验的美食之旅,才能稳定阵地留住客户。
预制菜的急剧增量,一方面反映了消费市场的热度,另一方面则见证了餐饮行业的蝶变,在“鲶鱼效应”刺激下,对整个行业而言其实是有利无弊的。譬如预制菜生产厂家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会从创新菜品上狠下功夫,会在不断提高菜品新鲜度上钻研,会在控制成本降低价格上优化竞争力。譬如餐馆酒店将会及时反击,与预制菜市场开打差异化之战,提供更优质的超值服务,甚至会转型参与预制菜的制作,兵分两路抢夺市场份额。譬如超市与菜场也有可能拓宽服务链,提供净菜外卖与配菜服务,为顾客解决洗菜、片鱼、剁肉、配菜等“后顾之忧”。
在消费细分的新环境里,把服务做好、把产品做优、把成本降低、把优势凸现,这才是预制菜杀入市场之后该有的应对之策。预制菜的爆火,对于产业升级与消费选择多元化而言,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特约评论员 钱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