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在美丽的杭州,有一支“急先锋”,他们依托独特的运行体制,平时参与生产、服务,在项目上练队伍、育人才;每当冰雪、塌方、洪涝等突发状况来临时,偏向险中行,以最快的速度排险保畅……通过“平战结合”相互促进,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攀升,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
他们来自杭州市交通运输发展保障中心(简称“杭州交通发展中心”)。作为浙江首支专业综合交通应急抢险队伍,他们(下称“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总是出现在险情最急处,有呼必应,为百姓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为杭州交通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危难时闻令而动
他们在险情处保障平安出行
虎年春节期间,万家灯火庆团圆。
然而大年初三这天,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的数名队员却放弃了休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出动,驾驶冷风吹雪车等机械设备直奔杭徽高速,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清除积雪。
大年初七,开工首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杭徽高速二度告急,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整装再发,以雷霆之速为百姓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诠释交通人的开路先锋精神。
这一切,对他们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每当冰雪、塌方、洪涝或其他突发情况来临时,他们总是逆人群而动,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将制服的橙色化为群众放心的温暖色。他们都是杭州交通发展中心下属企业杭州路达公路工程总公司(简称“路达公司”)的职工。
笔者了解到,2008年,杭州交通以抢险突击队为主体组建的公路架桥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四川灾区架设公路钢桥、抢通道路,保障救灾物资及时运输。汶川地震后,依托路达公司等企业,成立了杭州市公路应急抢险中心。杭州交通发展中心成立后,承担起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道路畅通、应急保障工作。
路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有员工200余人,交通应急抢险队员也在其中,包括30名钢桥架设队员、26名机械手等。
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2015年昌化暴雨、2016年G20峰会公安检查站建设、2018年杭州暴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多年来,这支“急先锋”赢得了浙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浙江省工人先锋号”“杭州市春运工作先进集体”“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生产中锻炼队伍
企业发展、应急抢险两不误
“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也就是‘平战结合’。”杭州交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以应急抢险为首要任务,通过生产和训练塑队伍、育人才。
路达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同时拥有市政工程承包、公路养护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等多项资质,2022年累计中标项目12个,经营状况良好。
这是做好交通应急抢险工作的深厚积累。
“平时,我们将应急抢险队员安排在距离装备物资基地不远的项目上参与生产,一旦接到紧急任务,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驾驶机械设备赶到一线。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通过代班等方式解决,保证应急永远是第一位的。”路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应急抢险队员对于挖掘机、排水车、装载机等机械操作的技能得以熟练掌握;对道路坑洞修补、保洁等工作也驾轻就熟。“抢险中遇到的情况,往往也是日常工作中常碰到的问题,处理起来心里有底。”该负责人说。
2019年夏天,台风“利奇马”对临安县道华浪线造成严重灾害,东塔村因为100米道路完全被山洪冲毁而成为孤岛。当地相关部门预估,道路需要10天以上才能恢复。然而,路达公司派出项目经理按交通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制定抢险、施工方案,几十名专业操作手驾驶机械迅速作业,只用了4天就将这段道路抢通。
抢险与生产相辅相成。通过参与洪涝、塌方、除雪等应急抢险工作,抢险队员机械操作水平、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水涨船高。过硬的队伍素质,换来的是各方的认可——目前,路达公司有沪杭高速公路临平段改建工程等在建公路施工项目9个、养护项目4个、试验检测项目3个,企业发展欣欣向荣。
造血能力有保障
独特体制推动抢险专业高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展交通应急抢险,离不开资金保障。
通过中标项目、开展生产,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近年来,路达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攀升。
笔者了解到,路达公司每年的补贴经费约200万元,对于这么多设备、人员来说显然不够。不过,随着企业业务承接范围扩大、经营项目增多,取得的效益不仅保障了应急抢险设备、人员经费充足,还为企业发展奠定了更为雄厚的基础,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平战结合”特殊体制的加持下,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在生产活动中持续提升人员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自身“造血”打下经济基础,在发生险情时第一时间响应,有底气和信心首先考虑优质、高效完成抢险任务,将成本因素放在其次。
目前,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应急抢险大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交通部门下属企业也大都并入当地交投,杭州交通应急抢险这种体制已经屈指可数。但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一方面由于合同期短,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考虑成本费用问题,对应急抢险的高效完成影响较大。杭州交通坚持保留独特的运行体制,初心就是专业、精准、高效开展交通应急抢险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畅行。
作为一家有担当的国企,2021年,路达公司还承接了杭州内河流域船舶打捞救助、应急抢修等业务,投入近1500万元在三里洋建设杭州港内河应急救助保障基地。
如今,在资金等要素的保障下,专业、精准、高效已经成为这支队伍的“标签”——大年初七的除雪作业中,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只出动1台预警车、3台冷风吹雪车,就帮助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迅速排除了险情。同时,专业、精准、高效的队伍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经营项目,“造血”能力持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制度化管理反哺生产
交通应急抢险队伍人才辈出
“‘平战结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应急抢险,形成制度化管理,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杭州交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积铢累寸,聚沙成塔。一次次应急抢险任务中,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持续壮大,现有队员89名,设桥梁抢修突击队、道路抢修突击队、水上应急救援队等5个分队,并形成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强化队伍执行力。
2019年华浪线抢险后,应急抢险队制定了应急抢险手册,涵盖组织机构职责、应急预案、全流程演示等内容。这本专业性指南为今后应急抢险工作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比如遇到塌方情况,多少体量塌方安排多少人员、设备,以及抢险流程都有详述。在落实值班备勤制度上,2008年至今,每年遇到抗洪防汛、冰雪天气及节日期间,应急抢险队伍、应急设备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有呼必应。
与此同时,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并与驻地部队开展军民融合共建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抢险队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队列军事训练,提升队伍形象,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队员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为扎实开展抢险救援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80多名应急抢险队员组成了杭州市属民兵应急营的工程机械连,完善与驻地部队的联络机制,通过民兵集训活动提升交通战备能力。”路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实战与训练相融合,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人才辈出——队长吴国忠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秦帅获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杭州工匠”,邱忠法被评为团省委“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公司也曾被评为“杭州市模范集体”。
装备管理方面,2021年,路达公司专门出资开发了交通应急抢险APP,机械保养是否到位、燃油是否加满、当前使用状态等情况一目了然,利用数字化手段确保应急抢险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浙江)储备中心(浙北基地),笔者看到,全天候应急指挥车、“龙吸水”排水车、装载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工业盐、草袋、防滑料等物资摆放有序。
通过对人才与装备的制度化管理,杭州交通应急抢险队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得以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亦可实现对项目生产的“反哺”。
杭州交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中心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本版文字 崔义刚 韩潇 杜燕
□本版图片 由杭州路达公路工程总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