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界

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三年稳增长

台州港头门港区一景。本报资料图

导报讯 近日,载着51标箱“台州制造”产品的“新明州18”轮,于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启航后驶向越南。这是该市首条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出口直航航线开通后的第二趟船班。

集装箱直航航线的开辟和内支线航线的加密,既是台州绘就“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蓝图的着笔之处,也是对实现“十四五”末台州港“亿吨港、百万箱”目标的有效加持。据悉,2019-2021年,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持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累计达151.2万标箱。

“台州是制造业大市,外向型经济发达,国家‘双碳’战略要求等客观因素,需要‘台州货台州集台州出’。我市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一直瞄准海洋做文章,出台了‘弃陆走水’等政策引导集装箱发展。”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安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增强港口服务支撑力,引进龙头港务企业,开辟直航航线、加密内支线,这些有效推动了台州港集装箱“走得多”“走得好”。

多举措推动集装箱“弃陆走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州企业看到水路运输的便利与实惠,喜欢搭乘“家门口”航线。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部经理梁爱长算了一笔账:“我们的厨具主要出口北美、欧洲等地,与早前走陆路相比,家门口走水路运至宁波舟山港,1个标箱可节省300元至500元。”

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处处长郑波介绍,截至目前,台州全市集装箱“弃陆走水”累计转移量达1625.9万吨,共节约物流成本约1.7亿元,在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3年稳定增长的成绩单中,全市“弃陆走水”等扶持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台州市每年有120万至130万标箱货物有出口需求,在2019年《关于促进物流运输“弃陆走水”的实施意见》出台前,集装箱出口经水路运输比例约占5%。

3年来,台州市本级“弃陆走水”补助资金共2686万元,到今年6月底都已补助到位。今年新一轮“弃陆走水”政策——《台州市促进集装箱水路运输奖补办法》,也即将出台。

“新一轮政策在原有对箱量实行奖补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装箱航线发展奖励、内支线航班加密奖励、基础设施投入奖励、扶持各港区发展等内容,奖补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产业服务处处长吴霞霞说,同时坚持“统分结合”,各县(市、区)参照市本级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奖补办法。

今年6月,台州港海门港区增开至宁波舟山港内支线新航班;8月,台州港大麦屿港区新开至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的内支线……内支线的新开及航班的加密,也吸引更多企业“弃陆走水”,推动“台州货台州集台州出”。

截至目前,台州已开通两条港区驳运“水上巴士”(大麦屿港区—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龙门港区)、4条市际支线,其中台州港到温州港每周10班至13班,台州港到宁波舟山港每周13班至18班,全面提高了集装箱出口速度。

攥指成拳打响台州港品牌

今年,玉环大麦屿港区直航越南航线开通,成为台州港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结束了该港没有近洋航线的历史。台州港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表示,集装箱发展需要临港产业做支撑,要紧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发展良机,谋划相关特色航线。“集装箱‘喂给港’的定位,需要我们不断加密内支线。同时也要结合台州特色‘修内功’,灵活调整业务思路,争做‘单项冠军’。”陈胜介绍。

据悉,去年9月以来,针对外贸出口企业集装箱紧缺、舱位紧张、物流成本飙升等现状,大麦屿港区引进远洋航线加班船,不仅实现了台州外贸集装箱远洋直航物流“零”的突破,也破解了外贸企业“一箱难求”的困境。

而“散改集”物流新模式,也拉开了台州港集装箱发展新篇章。“‘散改集’具有标准化优势,黄沙、水泥、煤炭等散货装进集装箱,生产作业效率更高。在运输装卸上也更环保,货损率也更低。”陈胜说,这也是吸引船公司投入箱源、丰富箱型,推动台州港集装箱量增长的要素之一。

如今,随着对接RCEP航线常态化运营、新一轮台州集装箱“弃陆走水”政策推出等,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前景将愈发亮眼。“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推进大麦屿10万吨级码头、头门港区三期工程以及一期码头集装箱功能建设。同时,着力推动头门港区上岛铁路、疏港公路复线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港区集疏运体系。”陈胜说。

□通讯员 季巧云 盛鸥鸥 记者 张诗雨

2022-09-22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271159.html 1 3 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三年稳增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