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资讯

三门打造多跨协同“公路大脑”

导报讯 如今,在三门县,条条农村公路犹如导游,带着你畅游全域,也带动曾经少有人知的小山村、小渔村“唱响”振兴曲。这背后,是三门县对农村公路管养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9月23日,笔者从三门县交通部门了解到,去年,该县交通部门以数字化改革多跨协同为突破点,整合跨部门线上数据,将原先“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养护企业”的传统平行管理模式,转变为“交通+乡镇+群众+企业”的“四位一体”协同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多跨协同的“公路大脑”——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管养效率。

发现问题、拿起手机、快速定位、拍照上传,平台接收到信息后自动派单,责任人第一时间响应,及时启动修补……这是三门近600个“路长”的工作日常:通过一个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应用,装下全县1100多公里农村公路的“家底”,靠着“指尖”就能完成日常公路管养事务。

去年,三门县交通部门在详细梳理一线问题后发现,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存着在“日常巡查频率不足”“小修不及时”“日常保养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交通、乡镇、企业、群众四个方面密不可分。

“为了提高管养效率,我们把此前‘五网合一’智慧农村公路管养平台升级成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并在手机端上线同名应用,增加了群众反馈、路长上报等模块。”三门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基透露,该平台将交通、乡镇、企业、群众四大主体的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大数据对有限的农村公路管养资源进行科学分配、高效利用。

基于协同管养平台,三门还形成了“四位一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交通部门通过平台精密计算县道公路养护效能指数、乡村道公路健康指数等养护绩效指标,提前安排养护密度和作业频率;乡镇工作人员和村级路长根据企业养护人员的轨迹和施工情况,实时督办复核,反馈整改效果;群众则可自行上报问题路况,并根据全流程的系统反馈信息进行满意度打分,形成公路管养工作闭环。

2021年,三门被选为省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试点,同年,三门县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应用场景入围浙江省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和社会“最佳实践”评选活动,成为全省12个“最佳实践”之一。

据介绍,“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的主要优势除养护的多主体管理外,还在于对应急事件的精准治理。”杨基表示,该平台将多部门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了业务一体化中枢,“我们称之为‘公路大脑’,它通过科技创新助推跨部门业务协同,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应急处置能力。”

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通过明确交通运输部门、乡镇农村公路管养中心、村级农村公路管养分中心为三级管护主体,推进协同管养。同时,平台将公路应急和公交管理平台、气象局气象数据平台、应急管理局指挥平台等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一并推进部门间的联动共享与协同处置。

今年3月初,“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公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在三门揭牌成立。该中心以三门县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为基础,在公路智慧化建设和运营上对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进一步解决公路“建、管、养、运”等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及应用。

“我们将把握与高校合作的机遇,不断壮大综合交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智赋能。”三门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梅义宏说。

□章雪瑶

2022-09-24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272091.html 1 3 三门打造多跨协同“公路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