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们的预制厂,开工加上建设已经三年时间了,还像新的一样。”连日来,浙江交通集团义东高速2标预制厂班组长俞金奎一直奔波在厂站改建中。得益于标准化场站建设和文明化施工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场站布置的局部调整,预制厂完成了义东1标到义东2标的完美过渡和无缝衔接。
正是得益于俞金奎的严格要求,他所带领的班组100多名产业工人每个月都能得到“最美班组”奖。
“克服困难就会迎来胜利”
义东高速是江北至南市段全省首条复杂市域环境下的穿城立体高速,伫立在东阳市最中心、最繁华的地带,考虑城市景观建设、减少大型工程建设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保证安全施工,成为义东高速指挥部一道躲不开的命题。
秉持“全过程大安全”理念,指挥部创新采用“加强型小箱梁”,同时采用不锈钢模板进行梁板预制。“据说做好的梁板可以达到镜面的效果,站在前面可以映出人影。”俞金奎回忆第一次和技术人员沟通的场景,这样的梁型从来没有接触过。
常规的工艺工法肯定不再适用,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现场浇筑带来的湿接缝接茬影响桥梁整体美观,指挥部的设计方案里减少了梁板片数,一车道一片梁的设计,从原本半幅一跨7片梁变成4片梁,这对于每一片梁的质量、精度要求更高。模板的打磨方式也要更加精细化。“打磨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检查,钢筋笼吊装入模固定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其间不能有划痕、毛刺和污染物,以保证美观度。”俞金奎说,他和班组工人和技术人员反复对接技术交底,预应力钢绞线穿束、张拉工艺等按照要求精益求精。揭开第一片小箱梁的模板。“当时光滑的镜面效果映射出了班组工人的笑脸。我心里也乐开了花。克服困难总会迎来胜利。”
“我们的工人很聪明”
从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俞金奎管理的预制厂中生产出约2300片梁板,高峰期每天要出厂6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同步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在项目部的鼓励下,许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安全生产、强化质量控制的小创新小发明在工人们的集思广益下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加强型小箱梁里还有模板围成的空腔,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将这部分模板移出来。长30米、高85厘米的模板重达几百斤,还有和混凝土表面接触的摩擦力,“全靠人工可能得预制厂全体工人一起上。”俞金奎说。这时候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龙门吊上。在龙门吊加装一个悬挑臂,卷扬机安装在上面,龙门吊移动至固定位置,就可以吊装模板了,问题轻松解决。
同时,梁板预制时还需要浇筑配套的堵头板,按照传统施工方式,只要在梁板附近的地面上浇筑。这不仅影响现场作业环境,为来往人车行动造成阻碍,还因为地面凹凸不平,进而影响堵头板的质量。工人们又开始在可移动上动脑筋。将堵头板模板固定在小台车上,哪片梁板需要制作就推在对应梁板台座附近,预制完成也可以就近取出安装。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工人们的创新发明就是为了工作更顺利更便捷地开展,依据经验的灵光一现就助力了工程效率的提高。”俞金奎说道。
“把讲究变成习惯”
“陈师傅,工具用完了要摆放在工具箱里啊,下次无论谁用都能直接找到。”一天工作结束,俞金奎都会在预制厂巡查一圈,督促整改不安全、不文明施工行为。
为了让工程项目的安全状态有更直观、更量化的衡量方式,义东高速创新性采用数字化手段从“平安义东”系统中分离出项目安全积分管理系统,为每一位工人赋予积分12分,发现不安全行为扣分,学习安全知识课程等就可以加分。“一开始工人们有些满不在乎,后来发现指挥部、项目部在严格落实,大家才开始端正态度。”俞金奎说。
安全帽、服装佩戴不规范,龙门吊、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等,刚开始执行积分制时,这些是扣分重灾区。如果两次扣完12分,工人会面临清退永不录用的情况,为了帮助工人改正坏习惯,俞金奎开始想办法。项目部建议先把规范要求摆出来,材料堆放、工具架摆放都贴上标牌和准线,同时通过班前会、班中巡查反复提醒,督促整改。“渐渐地,工人也开始享受标准化建设、文明化施工的好处,整洁的工作环境一目了然,多出的积分还能兑换实用的生活好物。”俞金奎开心地说,“现在在工地上,每个人都是安全员,工人整体的素质在逐步提高。”
□记者 李晓玉 通讯员 唐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