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独家

邮票上的浙江 邮票故事

传承,是一种力量

□讲述人 沈宪

■编者按:本期《邮票上的浙江》,我们讲述沈钧儒先生的故事。沈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法学家、社会活动家,被周恩来同志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担任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本期特邀沈钧儒之孙沈宪先生做讲述人。

我是沈钧儒之孙沈宪。今天,我的讲述,要从开篇的这幅字讲起: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割麦诗》这几句很有意思,写给知津勉之 衡山 一九六○年一月于从化温泉”

这是我祖父写给我父亲的一幅字,非常有意义。

同样是这幅字,祖父也写给了我的几个伯伯和姑姑。我理解,这是勉励他们(包括我们后人),要经常不断地反思自己:国家给予了我优厚的待遇,现实中,我在工作岗位上,是不是对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不是尽到了应尽的职责?经常想想这个问题,自己对于工作中做得不到的、主观努力不够的事情,应该感到愧疚和不能容忍。

沈家,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风的传承。

我的祖父沈钧儒1875年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一生为了救国,为了改变祖国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懈地斗争。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走上这条艰难而高尚的人生道路呢?

1936年,祖父等“七君子”被捕入狱。在法庭上,法官问他:“你是不是被人欺骗利用的?”意思是要他承认受到了共产党的利用。“那倒不是的,”祖父毅然地回答,“他们不是共产党,我也不是共产党,大家一样的为了救国,无所谓谁利用谁。如果说我有左倾思想,我倒是从我的祖母那里得来的。我自幼就受了她的感召和启发,所以有了这个思想的。”法官听后大为惊奇,而祖父说到这里笑了起来,接着在法庭上讲述了祖母的故事。

祖父的幼年时代,跟着他的祖父祖母生长在苏州。他的祖父沈玮宝虽官至苏州知府,但家境并不富裕。沈玮宝去世以后,家庭经济日渐困难。

祖父的祖母(唐如,嘉兴海宁人),是一个具有伟大胸襟的女性,她怀着一种崇高的理想,认为这世界上不应该有没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房子住、生病没有药医的人。她总是喜欢凭窗、隔河和许多底层老百姓闲话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的疾苦,而后,她总是一一设法帮助解决。她就是当衣服、当首饰,也要帮助老百姓,而从不为自己打算。

她所做的一切,都深深触动着年轻时的祖父。

祖父说:“我从此感到,这世上苦人这样多,我们应该给他们帮助,不要只顾自己享受。”“我常想,想我祖母这样伟大的人,假如有一天读到了马列主义理论的书,她会做出多么有意义的工作来!”“我想她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她不会只以一个人的力量去帮助穷人。”

祖父不仅从他的祖母那里接受了以上思想,他父亲(沈翰,号藻卿)日常的言传身教对祖父的影响也异常之大。

祖父的一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美德,完美地体现在他的身上,因而为世人所称道,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宝贵精神遗产。

我的祖父是一名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毕生以救国为己任,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矢志不渝地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不避险阻,通过长期艰难探索,从改良主义、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亲密朋友。

作为他的后人,我倍感自豪,倍受鼓舞!

同时,更深感压力和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这宝贵精神遗产的传承。

传承,使我们这个家族、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未来!

本版图片 除邮票外由沈宪提供

2023-03-11 邮票上的浙江 邮票故事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23763.html 1 3 传承,是一种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