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潮

杭州西湖的爱情桥(一)

1989年发行的《杭州西湖》(小型张)。背景上还附带着唐宋著名诗人咏赞西湖的诗句。

1989年发行的《杭州西湖》特种邮票,展示了西湖四季的不同风光。其中一枚为“断桥残雪”

2001年发行《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一枚为“断桥相会”故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世界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2011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当年从杭州刺史离任时还念念不忘西湖,写下了千古名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杭州西湖是一个写满浪漫故事的地方,千百年来流传着各种有关爱情的传说,更有被称为三大爱情桥的断桥、长桥、西泠桥,见证着这些故事的前世今生,使美丽的西湖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文化记忆。

断桥不断

在西湖白堤的东首有一座著名的古桥,名曰“断桥”,实际上这是一座并不断的石拱桥。断桥是一座堤障式单孔石拱桥,桥长8.80米,净跨6.10米,桥宽9.10米,桥面两侧设青石栏板,间隔望柱26根,两端均置抱鼓石。断桥桥体纤秀,桥型优美,建筑古朴,线条柔和流畅,犹如一道长虹卧于湖上,与西湖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桥堍东北建有清康熙皇帝御题的“断桥残雪”碑亭。亭侧有题为“云水光中”的水榭亭廊,青瓦朱栏,飞檐翘角。“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对,湖、山、亭、榭、桥与湖边的景色组成一幅古雅美妙的画图。据说,每当岁末春初,积雪未消,湖山银装素裹,此时此处观赏雪景,放眼四望,分外妖娆。

断桥始建年代无考。据唐代诗人张祜在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去杭州访杭州剌史白居易,游西湖时作《题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由此可见,断桥至迟应建于公元824年以前。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知府李瑞修段家桥;明万历十七年(1589),内府织造孙隆修白堤时重修;清同治三年(1814)再重修。现桥为民国十年(1921)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加固修缮。该桥现已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断桥历史悠久,桥小名气大,名扬海内外。奇怪的是,断桥不断,何以称为断桥呢?其桥名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是唐代已称断桥,到了宋代称宝祐桥,元代又称段家桥。今桥孔上方仍遗留有石刻的“段家桥”字样。段家桥别称段桥、短桥,“段”“短”与“断”谐音;另一方面,因从孤山通过来的白堤至此中断,所以人们就把它依旧称作断桥。

二是旧时桥顶中央置有桥亭,设木栅门,晨启暮闭,桥面两端铺有石阶上下。冬季下雪后,白雪覆盖在整个白堤上,而桥亭下桥面上没有雪,亭上的积雪早融,从高处远眺,好似桥断了一样,故称作断桥。在阳光照耀下,桥两端石阶上留下斑斑片片的残雪,景观独特,由此形成了“断桥残雪”一景。

三是因我国民间《白蛇传》的神话故事。传说,白娘子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羡慕凡尘来到人间,在杭州西湖断桥游玩时避雨,与扫墓而归的青年许仙相遇,同舟共渡,借伞定情,结为夫妻,生活美好。镇江金山寺法海和尚屡使毒计离间破坏,白娘子爱情坚定不移,冒险赴昆仑山盗仙草救活许仙;法海后来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白娘子和小青前去相救,水漫金山一战后,许仙逃离法海和尚魔掌,在西湖断桥与白娘子重逢,重归于好。有一出传统戏曲《断桥相会》说的就是这段传奇故事。戏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给断桥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最后,法海和尚施展法力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法海扬言:若要白娘子得救,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杭州西湖,打败了法海,施展法力击倒雷峰塔,救出了白娘子,终于全家团聚。

断桥成为《白蛇传》传说的载体。断桥见证了二人的悲欢离合,寄托了浓浓深情,守护着坚贞爱情。因为断桥,使《白蛇传》故事内容得以丰富多彩,传世不朽;由于《白蛇伟》的名声,又使断桥更加著名,提升了断桥的知名度,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二者相互增辉,赋予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随着这出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的传播和搬上舞台、银屏,断桥名闻遐迩,吸引着中外游客观赏寻踪。

古往今来,“断桥残雪”成为文人雅士题咏、作诗、泼墨的对象,诗文佳作流传于世。

人们说,西湖的景观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天。其实,西湖的晴天、雨天、月夜、雪天的景色各具特色,都是十分迷人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留下了千古绝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吴齐正

2023-04-15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33744.html 1 3 杭州西湖的爱情桥(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