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22年全省农村公路路况检测评定结果通报,金华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位居全省第一、路面技术状况位居全省第三,永康市的路况排名位居全省86个县(市、区)第一名,这标志着永康市农村公路管养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机制创新 农村公路建设初显成效
农村公路,一端连着乡村,一端连着城市,既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近年来,永康市相继出台《永康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实施意见》《永康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等多项文件和规范,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的协调发展纳入了全市公路建设工作重点,积极探索“三联三共”线域联盟工作机制等创新举措,其中,永康市“四好农村路”区域联盟工作机制被列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充分形成农村公路管理永康样板。
在此基础上,永康市建立“一协议三清单”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交通牵头、乡镇实施、沿线企业、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底,创建美丽公路590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机制、建设思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永康市公路部门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着力实施三个“三三”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0条县道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据永康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实施三年来,永康市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近10亿元,消除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60多公里,改扩建通镇通景区公路57公里,路面维修145公里,绿化美化提升60公里,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225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增加30多公里,建设公路服务站7个。11个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通过了规范化创建验收,已有6个乡镇创下“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数字赋能 公路管养更省心
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想要将其管理好,不是一件易事。永康市公路部门顺应数字改革的浪潮,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在数字公路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效率和整体智治水平。
在日常农村公路养护上,永康市公路部门扭转了之前公路养护“缝缝补补”的陈旧方式,积极推进公路养护从传统路段养护为主,逐步向区域养护过渡,实现从“线性养护”到“区域养护”,不断提升公路等级。
在科技赋能农村公路治理上,永康市采用数字公路识别码,群众可通过二维码识别获取公路概况和路长制等公路信息,及时反馈路况问题。在永康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近两年的摸索下,形成了“一坡一档”工作法,采用信息化和数据库实现边坡灾害预防与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决策,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撑,这一工作法在省内领先。目前,已完成了分布在54条线路上的国省道、县道、乡村道251个高边坡的建档工作。
在高标准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监管上,永康市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不断提升夜间乡村群众的出行安全水平。近三年来,永康市农村公路实施自发光累计达63.7公里,共完成“白改黑”约75.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4.6公里,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96处,危桥13座。
同时,结合小城镇整治、“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三改一拆”等系列工作,重点对居民密集区、学校、老桥险路路段的设施进行完善,交通事故整体下降,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美丽公路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几日天气好,有很多自驾或者跟团过来游玩的,每日接待游客数都有3000多人哩!”说话间,一波接一波的私家车、旅游大巴车正往村里穿梭,大陈村村主任陈寿东告诉笔者,前几年,因为通村道路狭窄,大巴车无法驶入,一些团队游客进不来,直接影响村里的旅游效益,现在路修好了,来村里的游客一波接一波。
大陈村是位于永康市前仓镇历山脚下的小山村,距永康城区约13公里,全村共有500多户。在以前,村里主要靠种植葡萄、舜芋等农作物为生,村民收入甚微,村集体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成了村委会的头等大事。
大陈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纵横通达的交通路网,以民宿建设为突破口,建成“景点+住宿”的景区依托型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是大陈村的首选。
目前,村子里正打造了一个“六合农场”,以租赁的方式供城里居民前来认种。每到周末,这里便成了城里人的“世外桃源”,人来人往,有来摘菜的,有来体验农耕乐趣的,还有来参观的,村里40多家民宿,1000余张床位供不应求。
一路走来,大陈村见证了“四好农村路”释放出的经济红利。
“依托本土产业和文化特色,永康市积极打造‘五片七线’美丽环线,总投资3.5亿元,其中包含‘秀美山水线、田园风情线、森林运动线、果园飘香线、稻香寻村线、五金腾飞线、陈亮故里线’7条富有不同特色的公路。”永康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永康市围绕“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战略布署,构建185.6公路五金·商贸环等五大环线路网。
如总长55.35公里的双舟线是7条线路中最长的公路,途经花街镇、象珠镇等5个乡镇,2019年基本完成全线沥青路面改造后,路面舒适度大幅提高。
在此基础上,永康市公路部门串联沿线“果园飘香”“五金腾飞”“胡公文化”等元素,全线绿化秉承“宜绿则绿”“宜借则借”原则,使其成为一条“生态路、景观路、富民路”。
值得一提的是,永康市公路部门积极探索开发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岗位。一方面让农民从事农村公路日常巡查、道路保洁、隐患排查、绿化养护和小维修等内容;另一方面让工业(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小微企业等反哺农业,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永康市共有农村公路公益岗位258个,在岗人数246人,在工业(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小微企业等非公益性岗位人数约20000人。
□本版文字 单佳惠 应嫔嫔
□本版图片由永康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