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学潮

杭州西湖的爱情桥(三)

西湖西泠桥

西湖慕才亭

苏小小魂断西泠桥

西湖白堤的东首有断桥,在它的西端还有一座被称为“西湖第一情人桥”的西泠桥,桥畔有一座六角形单檐攒尖顶的慕才亭,亭内就是长眠西泠的苏小小墓冢。慕才亭6根方形石柱的24面上,镌刻有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时题写的12副楹联,让慕才亭成为西湖风景区柱联最多的一座亭子,其中有一联写道:“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

西泠桥,又名西林桥、西陵桥、西村桥。这是一座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9.30米,宽8.50米,净跨7.40米,全桥用条石砌成,掩映在湖光绿荫中,纤秀美丽。虽然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但因其与千古流传的苏小小的传奇故事相关联,它最迟应在六朝南齐时(479~502)就已存在了。

相传,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时钱塘(今杭州)有名的歌妓,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一个天生丽质、聪明过人的才女。苏小小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后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但她卖艺不卖身,颇知自爱,不畏权贵,心中渴望真诚的爱情,却只有在彷徨西湖山水中寻求寄托。她自制了一辆油壁香车,常流连于湖畔山间。一日,她在白堤偶遇一位跨着青骢马从断桥而来的青年阮郁,两人邂逅,一见倾心。为了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随口吟了一首诗: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后来,这对互相倾慕的年轻情侣终于结成良缘。然而,好景不长,时过三月,阮郁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催归,阮郁不敢违抗,含泪而别。阮郁一去音讯全无。显然,这桩有违“门当户对”的姻缘被阮父强行拆散了,两人悬殊的社会地位使这场爱情无疾而终。从此,苏小小便郁郁寡欢,但对爱情忠贞不渝,借口养病,谢绝会客。

一日,苏小小因心中烦闷,便坐车外出散心。车到烟霞岭时,见落魄书生鲍仁在破庙中专心攻读,她内心十分同情,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叫鲍仁上京赶考。

苏小小终因感情上的打击,恹恹成病,临终留下“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遗言,含怨去世。

就在此时,赴京赶考的鲍仁已科场高中,授任滑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鲍仁感念旧恩,专程来钱塘酬谢。当获悉苏小小的死讯,鲍仁抚棺痛哭不已。遵照苏小小的遗愿,鲍仁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并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以示纪念,六角亭中留下了无限感激的知遇之情。后来,人们每路过此桥都要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一番。

苏小小的凄美身世和传奇故事一直感动着历代文人雅士。慕才亭亭柱上题满了楹联,感人至深。如:“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杯土垄中”等等。千百年来让人驻足吟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七言绝句赞叹道: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如今,苏小小的墓毁后重建,慕才亭依然屹立在西泠桥畔,这个传奇的爱情故事仍在民间流传。

□吴齐正

2023-04-29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38344.html 1 3 杭州西湖的爱情桥(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