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家汇

农村通公交的“浙江探索”

微观点

农村公交出行是一种普惠的措施,各级政府要承担责任,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客运车辆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近日,央视新闻周刊播出《农村客运的出路是什么?》的新闻,分析了曾经是人满为患,现在无人问津的农村班车为何陷入困境的现状,提出“为什么农村经济发展了,公交车反倒不见了”的问题。

报道对个中原因也有分析,认为农村客运存在缺少客源,班次减少,间隔拉长,油价上涨,经营企业困难等问题。因此去年以来,从北到南,黑龙江漠河、辽宁葫芦岛以及广州番禺的村镇公交车,都曾因亏损严重而停运。后经政府主管部门介入,方才得以恢复运营。虽然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但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一是交旅融合。比如广东江门台山,将农村公交与因热播电视剧《狂飙》的取景地相接合开行公交,但上座率只有25%,文章分析认为台山的做法是否具备推广价值,还是有很大疑问的。二是客货联营,例子是安徽青阳,通过在乡村公交上带货物的作法来提升运输效率,弥补亏损,但效果仍然有限。三是应用定制新能源小汽车(公交),例子是福安三台县通过采购新能源汽车,加上各级补贴来节约采购成本,在营运中将公交车变成类似网约车的“预约式公交”,做到随时可以叫到车,更好服务于群众的出行,实现农村公交在当地甚至略有盈利的作法。

农村公交的这些问题在浙江也曾出现:由于浙江城镇化比例较高,导致了农村人口更少;浙江城乡差别小,农村私家车更多,因而问题也更突出。针对此,浙江省交通部门对于农村人口的出行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也有很多的动作。

如省级层面,浙江省率先提出五个一体化的机制,即财政保障一体化、线路规划一体化、经营管理一体化、运营服务一体化和安全监管一体化;采用城乡公交一体化来破解农村公交票价过高的问题;通过交邮融合的方式来降低农村公交成本问题,等等。

在市级层面更是有大量的探索。如绍兴市提出拓展城乡公交、镇村公交覆盖面。积极延伸城乡公交,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鼓励开展预约、定制式等个性化客运服务,确保城市居民一次乘车直达街镇,农村居民一次换乘到达城区;推进“村村通”公交向较大自然村延伸,打造共富专线,推进客货邮融合,依托“村村通公交”,构建“农村电商+城乡融合+解决最后一公里”新模式,以城乡公交车为载体,结合农特产品开通物流专线,实现乡村与偏远山区之间的快件实现统一配送、统一管理,“高峰送人、平峰送货”,资源共享、降本增效,较好地满足老百姓出行和农村货物流通需求。

笔者认为,农村公交出行是一种普惠的措施,各级政府要承担责任,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客运车辆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佚名

2023-04-29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38347.html 1 3 农村通公交的“浙江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