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高铁列车呼啸而过;桥下,一群人在球场上奔跑、传球、投篮,上演另一种“速度与激情”……对于杭州人来说,在门前大桥下打球,已经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这也是记者在杭州萧山区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经常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浙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随之形成了许多高铁、高速大桥下的闲置区域。根据《浙江省公路条例》第三十条,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可以用于群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小型车辆停放等公益用途。在“亚运之城”杭州,一批别样的运动场馆正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全方位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需要。
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
化身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还是很时尚的,我们下班后经常约朋友来这里飙汗,缓解一下工作压力。”住在附近的徐先生说的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是一个高铁桥下空间嵌入式体育场所,开放以来深受市民喜欢,日均客流达四五百人。
进入公园,只见高架桥下以桥墩为界,栅栏间隔着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球场人声鼎沸。整个体育公园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高架桥下方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所有体育设施免费使用。
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杭州市民参与运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对运动场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全民健身的热情到哪里去释放?最理想的自然就是家门口的某个地方。据了解,今年杭州将继续盘活城市里的“金角银边”,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5.4万平方米以上。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战场、主阵地,在萧山类似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这样的运动场所还有不少,它们均为闲置空间改造而成,大多以免费为主让居民走出家门就能锻炼。比如,就在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不远处有一个宁聚足球公园和宁聚网羽公园,是利用铁路边闲置土地建设的足球场和网球场、羽毛球场;位于新塘街道的彩虹天空公园,则利用地铁5号线萧山车辆段上盖的空间,打造成集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市民公园;临浦健康体育公园充分利用了铁路沿线的限制土地,项目包含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设施……
记者实地探访新安江畔:
桥下空间“小集群”助力市民健康生活
细究“嵌”这个字,意为“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对于已成型的城市空间,在“空隙”里嵌入,无疑是最可行的实施方式。萧山作为杭州亚运会备受各界关注的“东道主”,有众多健身场地巧妙“嵌入”市民身边不足为奇。
而远在新安江畔的建德,高速公路桥下空间改造为健身场地也已逐渐形成“小集群”。在建德新安江街道新蓬村揭家高速桥下、洋安高速桥下、杨村桥镇上山村高速桥下……以往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面貌,如今被平整的塑胶场地所替代,五颜六色的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其中,新安江特大桥下的洋安体育健身中心占地16亩,共有五人制足球场3片、标准篮球场2片、气排球场2片、羽毛球场1片、乒乓球场1片、门球场1片以及在滨水区域建成网球场6片,并配套一个健身广场、公厕、管理用房和92个停车位等设施。目前,已是建德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免费户外运动场所,可满足每日600人次健身娱乐需求。
“我们建德比较特殊,地处浙西山区,境内杭新景、杭千(溧宁)及临金三条高速穿境而过,市区内就有很多闲置的桥洞空间。以往周边环境差,市民投诉也很多。从2015年《杭州市公路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由我们四边三化办牵头,几个政府部门就商量着,要把这些地方开发利用起来。”建德市四边三化办工作人员王振强介绍,洋安体育健身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尝试,它由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明确各方主体责任:高速业主根据协议提供桥下空间;城投及属地乡镇(街道)严格按照协议要求进行规范建设;文广旅体等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相关指导和监管,确保利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5月26日,记者跟随杭州交投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建德管理处养护科科长何强来到洋安体育健身中心,“作为业主单位,我们公司前期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谋划好桥下空间场地利用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改造过程中会在施工现场监管,督促落实消防、监控等安全设施到位;投入使用后还要做好安全巡查及原有公路设施维护管养。”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安江特大桥桥下设置的“迎亚运全民健身打卡点”氛围感十足,正在桥下打乒乓球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堆满了废弃渣土堆、建筑垃圾,平时走路都不好走,别说其他了。现在好了,‘脏、乱、差’变成了‘洁、序、美’,还有各式球场,平时散散步、健健身、遛遛娃都是很不错的地方,这个改造真是造福我们的一个善举。”
据杭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高速公路执法一大队二中队张渊介绍,近年来通过不断建设改造,杭千高速建德辖区目前已完成31座大中型或特大型桥梁桥下空间的整治,全部改造成公益性村民活动场所,共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涉及8个乡镇20余个村,惠及民众数十万人。
“这些点位是我们向各镇街、村社开展问卷调查,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建成的。”建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收集群众对各类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功能性需求和区域性需求,再将问卷数据结果与现阶段体育场地的辐射范围和开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才明确了一个个健身设施的分布点位。
“具体该新建什么还是市民需求说了算。”该负责人解释说,这也是为什么在建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都以“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门球为重点,目的就是为了补齐各年龄段健身设施短板,满足全民健身的健康生活需求。
从杂乱无序的闲置区域,经过精心打造,变身成为家门口不怕下雨、不晒太阳的多功能潮流运动走廊,建德桥下空间的华丽转身,无疑是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优秀样板。何强告诉记者,洋安体育健身中心还在“美丽杭州迎亚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第二期“赛马”活动中以总分第一获评优秀项目。
“跨界”“融合”
共建共享共迎亚运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随后,杭州很多地方先后发文实施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拟在三年内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区域,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屋顶等区域见缝插针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实现全生命周期体育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如今,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像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洋安体育健身中心这样的嵌入式体育场设施在杭州不胜枚举,城市空间的“跨界”与“融合”日益紧密,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都有建成健身设施的潜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在嵌入式体育场的运营过程中,还在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洋安体育健身中心等已建成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正逐步纳入“亚运场馆在线”平台统一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查询预约服务,进一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充分盘活“桥下空间”“闲置空地”“全民亚运”等要素。
如今,推进亚运城市行动不再是一句口号,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更加“有感”,成了各方努力的目标。
根据《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到2024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形成“10分钟健身圈”。
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桥下空间等闲置区域被打造成为运动场地,人人都可以走出家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运动。
□记者 周倩 通讯员 蒋真洋 吴亚青 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