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嘉兴:打造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管养新模式

导报讯 “别看这个设备‘身材’小,本领可不小。花20分钟安装,之后就能全天候及时、准确、全面监测了!”近日,在申嘉湖高速公路K32+950处涵洞口,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正平稳运行。工作人员在涵洞水位监测可视化平台和自己的手机移动端上实时观看了涵洞水位监测数据和实时监控画面等资料。

记者了解到,为给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智慧化支撑,进一步夯实高速公路出行安全基石,嘉兴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技术和管养模式创新,打造了该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管养新模式。

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强降雨和连续性降水情况多,受台风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积水现象,不仅影响周边百姓出行,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高速公路下穿涵洞处于偏远乡村,普遍处于无外部电源状态,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涵洞的状况,实现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早处置,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是目前市政、交通、防汛等多个有关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

如今,嘉兴交通给出了“数字化管养”解题方法。

“嘉兴全市高速公路有下穿通道520余个,根据前期摸排统计,其中比较容易积水的点位有49个,占比接近十分之一。如果这些通道因严重积水封路,就会对群众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的投用,有助于做好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积水应急处置前置工作。”嘉兴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县乡公路科副科长盛雄介绍,系统具备数据整合、大数据分析、积水预警等功能,可实现对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环境安全的动态监测,有效提高涵洞环境安全的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该系统自今年初投入试运行以来,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目前已在嘉兴辖区高速公路的33处涵洞正式投用,功能优势明显。

“嘉兴的高速涵洞虽然配备了自动抽水泵,但在全线管理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大量反复的人工巡查,无法及时掌握动态水位情况并消除积水安全隐患。”浙江卓越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剑介绍,该系统通过对涵洞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可替代以往人工巡查和委托地方协管的管养模式,将大大减少成本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极端天气无电源情况下,也能以极低的功耗进行图象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实现对水位的实时监测,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下穿涵洞供电难、布线难、信号传输难问题。该系统的投用,可替代以往人工巡查和委托地方协管的管养模式,将大大减少成本支出。

“从试运行期间的情况来看,该系统的监测效果及时、准确、全面,实现了高速公路涵洞积水隐患处理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警,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将经验判断转变为科学决策。”盛雄表示,嘉兴市将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尽早实现该系统在49个易积水点位的全覆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以“一处一方案”为原则,在该市高速公路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路段,分批实现该系统的全覆盖,争取以该系统为依托,形成可复制粘贴的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管养“嘉兴经验”。

□记者 王君 通讯员 张屹

2023-06-20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352973.html 1 3 嘉兴:打造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管养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