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城,鲜甜三门,这块坐落于浙江东部沿海的宝地,以其丰饶的海洋资源和特色海鲜闻名遐迩。三门海鲜之所以独具魅力,在于其品种之多、味道之佳、特色之显著。“三门湾,金银滩”,三门长达227公里的海岸线上,延绵了上百个岛屿,拥有着59万亩的浅海面积、21万亩的滩涂和20余万亩的海水养殖面积。在渔民精心饲养下,三门海鲜生出鲜甜的口味,脆嫩的口感,青蟹、对虾、蛏子等海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上大受欢迎,也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这一切的背后,交通的助力功不可没。
大动脉+小血管
近日,在“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品牌声誉前100位”名单上,三门青蟹以86.36的品牌声誉值位居第5位,是台州唯一上榜产品。三门青蟹这种鲜甜好物,只要清蒸就好,多一丝都是打扰。蒸好的青蟹,黄满膏醇,入口几乎尝不到腥气。现在,这一味鲜甜已经走出三门,成为螃蟹界的顶流、吃货界的“贵族”。这么金贵的螃蟹,怎么保证无损尝鲜呢?
先有主动脉改造升级,再有“毛细血管”铺到养殖塘边——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三门海鲜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三门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养殖区附近的村民基本在15分钟左右就能通过健跳、蛇蟠两个收费口上高速。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加强了三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的连接,也极大地促进了海鲜产品的远程运输,为海鲜产品开拓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228国道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工程三门段等主要交通干线的建设,也极大地改善了海鲜从捕捞到市场的运输链。
在小海鲜主产区之一的涛头村,养殖塘边上紧挨着“四好农村路”。涛头村养殖户陈师傅说:“原来这块地方是一座孤岛,我们出入要靠渡船,后来渡口改了大桥,我们往外运海鲜就很方便。这几年情况就更好了,柏油马路直接修到养殖塘边上,小海鲜捞上来就可以直接坐车走了。”2018年,三门县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时间,完成新建改建350公里农村公路。
这些道路的优化,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海鲜产品能够更快、更经济地到达消费者手中。目前仅仅是三门青蟹一个品类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48亿元的体量。
客货邮+小海鲜
那边涛头村的陈师傅忙着为经销商装车小海鲜,这边涛头村农村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客户包装刚捞上来的青蟹。
三门海鲜声名在外,加上传统电商和直播电商的发展和普及,想吃地道的三门青蟹,网购下单就能送到各路食客家门口。“我们三门的青蟹,个头很大,扎带稍微绑一下,满满一箱里都是螃蟹。”看到记者在物流站点围观打包青蟹,村民就上前来热情地介绍。“我们这里是农村物流的最末端,从我们这走的寄件,基本上是以给亲戚朋友送礼,或者是小型的零售商销售为主。青蟹成熟的时候,我们一天就能发出100多单快递。”涛头村农村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
新型的购物方式也催生出了新型的物流模式。过去,物流站点最末端以镇为维度,而从2021年开始,三门县着手升级物流体系,将物流的触角伸进村里,目前三门已经完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打通,县内220多个村庄都设立了物流站点,方便养殖户或者经销商发货。“海鲜配送的时效要求比较高,现在客货邮的配送能力是可以满足的,一般上午十点三门县共配中心的车子来把商品集中运走,下午发往台州市中转,最大程度保证海鲜的存活率。”
三门县的客货邮体系正以强大的服务整合能力,换来物流公司、交旅集团、人民群众三方共赢——物流公司用较低的成本触达“最后一公里”、交旅集团用现有的客运体系降低客运班线空置率、人民群众享受家门口的物流便利。三门县开展“共配+专线+客货邮融合”的第三方配送模式,基本建成快递收发1公里服务圈,实现乡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100%、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100%。
交通与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共生发展。正是不断迭代的交通方案,让三门海鲜趋向“上午在水里,下午在锅里”。交通的改善直接助力了海鲜产业的发展,而海鲜产业的增长又反过来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升级。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不仅提升了三门海鲜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童苏丹 任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