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四色”共舞,山海共富

——平阳“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实践成全国示范

平阳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山海胜色,人杰地灵。拥有4A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中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南麂列岛、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等风景名胜,古色、红色、绿色、蓝色“四色”资源富集。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如何有效利用“四色”禀赋,写出一篇融合发展的共富文章?这是平阳县交通部门一直以来深入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擦亮生态人文底色,平阳多年来创新聚焦“四色共舞”,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旅游、民生、农业等融合发展的理念,“舞”出经济效益,“舞”出发展动能,在平阳大地绘出一幅瑰丽多彩的发展画卷。

修路,造景,富民,平阳“四好+”融合发展实践仍在不断深入。

“绿叶”变“金叶” 一条路改写了一座茶山村

人间三月,春茶飘香。在平阳,一条路和一枚茶叶,是如何改写一座山村的?

从平阳57省道复线边的水头镇南湖社区湖南村驱车,沿着簇新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不到半小时便抵达了海拔500米的朝阳山顶。举目望去,茶树层层叠叠,青绿欲滴,茶农们头顶草帽、腰挎小篓,穿梭忙碌于漫山茶树间,赶在清明前采摘今年第一批鲜叶。

这里便是有着“中国黄茶第一村”美誉的平阳县新联村。茶山下的公路旁,“久久茶庄”的茶铺招牌格外显目,信步入内,但见一位中年男店主正忙着将新炒制的明前新茶包装入袋。“这是杭州客户预定的新茶,正准备给他发货。”店主蓝老板向笔者介绍,村里有着20多年的种茶史,家家户户都靠茶吃饭,他的茶铺已开了6年,生意一年比一年火,仅去年便营收20多万元。“自从两年前这条上山公路修缮之后,自驾游客多了不少,我的茶庄生意也跟着火了。”蓝老板高兴地说。

新联村盘踞山顶,常年云雾缭绕,种茶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以前的山道很窄,蜿蜒曲折,受制于交通,村里茶产业规模不大。公路提升后,中巴车上山都可以会车了。”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介绍,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特别是南湖至朝阳公路的提升改造以及水头-闹村“黄汤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平阳黄汤茶香飘四方,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

兰江平告诉笔者,新联村茶叶种植规 模达3000多亩,村里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由龙头企业与茶农签订协议,村民种茶不愁卖。“今年茶叶总产值3500万元,90%村民从事茶叶生产,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2000元。”兰江平说。

新联村的茶故事不仅于此。茶园帐篷民宿,每到节假日间间爆满;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及平阳黄汤茶餐厅,开发出茶香熏鸡、茶饭、茶酒等茶特色饮食产品;茶叶培训学校每年招揽各地学员……“发展茶主业之余,我们还聚焦农旅融合,扮靓绿水青山,喜迎四方来客。”兰江平说,新联村是畲族聚居地与革命老区村,当地联合发展“生态绿+党建红”,“交通+茶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从“绿叶”到“金叶”,从“荒山”到“金山”,新联村的致富发展是平阳县“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共富的生动缩影。2018年以来,平阳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出发,在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变革、百姓致富的信念支撑下,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载体,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充分发挥红色山水资源优势,做深做实“四好+”融合发展文章,累计投入64亿元,完成建设改造里程1570公里,实现平原乡镇和4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山区乡镇和3A级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达80%以上。

近年来,通过组织、资金、制度、管理、政策和实施的全要素保障,平阳在“四好农村路”创建中走出特色模式,形成了全国示范。2021年底,平阳成功创成“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成为温州全市唯一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与省级示范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省级示范县3项示范全满贯荣誉的县。

“人气”到“财气”“四色”共舞绘出多彩共富画卷

红绿古蓝,“四色”共舞,在平阳山海之间绘出一幅瑰丽多彩的共富画卷。

多年来,平阳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旅游、民生、农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凸显民族风情、绿色乡村、多彩田园、蓝色海洋、红色文化5类主题,高标准打造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平阳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章大有可为。”平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依托红色旅游全域发展的格局,平阳重点打造了红都绿野跨区域乡村振兴精品带,通过创新应用“红色旅游+体验+生态+文化”的发展模式,依托红色资源,串联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省委党校平阳分校、吴山风情小镇、南雁荡山旅游风景区,打造“红色+山水旅游”美丽公路91公里,成功举办省“一大”80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每年为四条红色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增游客20%以上。

在有“浙江延安”之称的山门镇,作为平阳西部红色旅游重要道路之一,2023年提升改造完成的蒲山至满田农村道路,串联了拓奇军旅园、省委党校平阳分校、大屯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省“一大”召开地凤卧镇马头岗村和满田森林公园六个景区,为游客打造出“一站式”红色山水旅游出行体验。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触角不断深入,山门镇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推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游、绿色生态游、历史文化游融合发展。被誉为“浙南烽火”的大屯村,兼具红、古两色,2022年实施景区村提升工程后,老宅、民宿改造焕然一新,逐渐形成大屯文旅IP,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在平阳,“四好”与“四色”的融合文章,每一篇都有不同的写法。

为凸显民族风情,平阳以青街“畲乡风情”美丽公路为代表,围绕青街风情小镇等7个项目,对全线提升改造,将青街打造成产业融合、宜居宜业的畲族文化名乡和生态旅游强乡,孵化出“月光经济”,当地农家乐、民宿人气日益高涨,畲乡民众全面奔小康;“蓝色海洋”则以南麂碧海仙山公路为代表,将公路高质量提升,带动南麂列岛蓝色经济发展……

一条条缠绕山水、穿越乡野田园的“四好农村路”正结出“硕果”,沿线不断涌现农家乐、农耕园、创业园区、网红社区等新兴业态,交旅融合、串景通村、借绿生金,一个个村庄聚揽了人气,实现脱胎换骨、走上致富路。

“人畅”到“物畅”车轮上的幸福向全域扩散

忆往昔,出行难是平阳山区群众的普遍难题。如今,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畅达,平阳群众“车轮上的幸福感”也接踵而至。

城乡公交更畅达,群众出行更便捷。对于偏远山区的群众而言,城乡公交是他们出行的首选,无论是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是畅行的公交线路,都与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近几年,平阳县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完善城乡公交三级网络,加大城乡公交首末站建设,投入1600余万元新改建水头北港新城公交站、平阳车站、腾蛟公交站和顺溪车站。崭新的站台、优化的线路,让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舒适和安全的公交服务。“可以刷爱心卡,可以查时间,省钱还不用等。公交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家住水头镇蔡垟村的王婆婆对村里新开通的公交赞不绝口。

2023年,全县共有公交线路74条,运营公交车415辆,公交票价2-6元,公交出行由600万人次增加到2000万人次。同时,制定了《平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4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开通旅游公交线路1条,城乡公交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80%,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80%以上,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0.8%,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5A级。

2023年,平阳新增了水头北港新城至怀溪水口村的特色服务公交线路后,组建了长安旅游公交志愿服务队,将真情服务从车厢内延伸至车厢外,为往来的八方乘客提供线路咨询、公交导乘、义务指路等志愿服务,不仅缓解了自驾出行停车难和高峰期公路拥堵等困扰,为更多游客到水口村游玩提供便利,还助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持续提升的交通设施,不仅让群众幸福感得到提升,还进一步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了“客货邮”融合发展。2023年,平阳以创建三星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县域样板为引领,提升改造“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1个和“一点多能”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4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班线2条,形成“县乡村”的三级网络体系,努力探索“客货同网、产业融合、数字赋能”新模式,拓展服务站多功能建设,在有效促进农村客运运营稳定的基础上,不断缩短城乡距离,实现工业品“入乡进村”更轻松、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便利,全面助力山区共富。

□本版文字 谢宝光 应辉景

□本版图片 由陈顺利、平阳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2024-04-20 ——平阳“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实践成全国示范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48067.html 1 3 “四色”共舞,山海共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