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梅花碑

快乐的铜牌

国外有一位摄影家很是上心留意,他对在几届奥运会上摄得的上千张体育比赛的照片,授奖的场面,特别对运动员在获得或失去奖牌的那一刻的神情,进行解析。结果发现,铜牌运动员的表情相当于金牌运动员,而获得银牌的运动员的表情只接近第五名。

有心理学家也摄录过北京奥运会游泳、摔跤、田径、体操比赛发奖实况,发现获铜牌的远比获银牌的人来得高兴和潇洒。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正是因为银牌得主总认为,他们只要再努力一下,得到的就也许不只是银牌了,而铜牌得主觉得他们是幸运儿,因为差一点就什么奖牌也得不到了。这种“铜牌现象”很是耐人寻味的。显然快乐不是比名利排座次,金钱也决不是幸福的代名词。能把幸福放大的人,往往就如知足的铜牌得主,他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一个人能辉煌,这是本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顶端的。“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老百姓的话是深邃的。如果一个人常常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或能够常常自我调节,排遣内心不快,就会吃着粗粮也觉香,睡着土床好梦长,那真是难得的幸福。

有许多人进入高档百货大楼,两眼发光,恨不得把整座百货公司都搬回去。而苏格拉底去逛了一回集市,真切地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呀!我们不能与名人比,这境界也太高了。但这番言论,足显得真名士自风流,知足者很快乐。

人不可能人人成英杰,作家林清玄就颇为认知这个说法。他说人与人的相差如同香水只有5%。著名的法国香水其实95%都是水,只有5%的不同,这就是各家的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在关键的5%这“一点点”。但有时候,道理很简单,认知却有差别。有的人感到为人处世,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但有些人则稍有一点成就,便趾高气扬起来。一个人本事不大,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常常忘记顺时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就会经常感到委屈和不平了。

其实,名人大家也不见得就志存高远。哲学家尼采说过:“别在平路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莫以为这就是消极而境界不高,懈怠而目标不远,这正是洞察世事的定位,也是咀嚼生活的看破。当然人的境遇不同,追求各异,对快乐和幸福的体会也迥然有别,但只要对快乐和幸福“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了。

生活中,我们这些吃喝不愁的人,也常需要有“铜牌”的快乐,不可总是盯着银牌和金牌眼热心痒,常常折磨自己,甚至折腾别人。铜牌的快乐,是一种理智和满足,是一种豁达和慰藉。它告诉我们面对社会五光十色的纷扰,保持一份独立的操守,安宁一颗奔腾的心脏,做到修身养“心”十分重要,很有必要。

养心乃养生之道,有人提出心态更决定命运,这是有新意的。一个人如何养心,使心态永远保持正常,以淡然的境界生活,以本真的心态对人,以达观的态度处世,以上进的热情工作,的确不可小视哩!而有了这样一种处世的态度,就能达观愉快地生活,不去羡慕别人、眼热他人,从而心平气和地安贫乐道和安居乐业!

□朱国良

2024-09-11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488914.html 1 3 快乐的铜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