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梅花碑

云深处

记忆中的回乡路,总是绕不开那片云和梯田。

小时候,每逢假期,我便会跟随父母踏上归途,穿越蜿蜒的山路,而那梯田,便是路上的第一道风景。

每次路过,我都会忍不住探出头去,贪婪地望着那片绿色。那时的梯田,还没有如今这般声名远扬,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它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静静地躲在群山之间,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

每当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时,我的心就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着,向着那片绿色飞去。此时的梯田并没有太多的修饰,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而真实。我总会问父亲:“这片梯田为什么叫云和梯田呢?”父亲总是笑着回答:“因为这里的云和梯田总是相依相伴,云从山间飘过,梯田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云的影子”。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对这片梯田充满了更多的好奇与向往。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开始去外地求学、工作,离家的日子越来越多。那片梯田,也慢慢淡出了我的视线。每当我在异乡感到疲惫时,我总会想起那片宁静的梯田,想起那里轻柔的风、澄澈的水、芬芳的泥土,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什么。

毕业后,我回到了云和这个我所熟悉的地方工作,梯田却很少再去。直到前年,我因岗位调动,又一次靠近了这片梯田。云和梯田所在的崇头镇,正是我所在的崇头供电所服务区域内,加上所内无处不在的梯田元素以及精耕细作的梯田文化,因此我们所常常被大家称为“梯田供电所”。

这两年,随着云和梯田名声渐大,开往梯田的旅游巴士队伍排起了长龙,我才意识到,这片我深爱的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云和人如愿以偿地圆了梯田5A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一位杭州朋友带着家人闻讯而来,要求我这个本地人充当一下导游的角色,于是,时隔多年,我再一次走向这片梯田。

与其说是导游,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与梯田久别重逢的老友。云和梯田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的乡间小景,它变得更加美轮美奂、雄伟壮观。梯田宛如大地的指纹,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坡上,每一块田地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盘,盛满了春的希望与生机。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徐徐前行,我沉醉于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以游客的新奇目光,重新去探寻它的迷人魅力。路边的指示牌和游客中心仿佛在骄傲地诉说,这里已经是一个成熟完备的旅游景区。

走进游客中心,便能深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还有一应俱全的旅游设施。游客可以乘坐观光车悠然地游览梯田风光,也可以选择徒步去探索梯田的奥秘。我们毅然选择了徒步,渴望更亲近这片土地。

顺着山路一步步向上攀登,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田埂间,嫩绿的水稻苗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它们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吟浅唱,讲述着春的故事。偶尔,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稻田,留下一串串清脆悦耳的鸣叫声,为这宁静的画面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梯田中的水面闪烁着银光,那是清晨露珠与阳光交织的奇迹。远处,重峦叠嶂,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如梦如幻;近处,梯田与村庄相互依偎,炊烟袅袅升起,与山间轻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观景台上,架满了“长枪短炮”,一些游客在拍照留念。他们或站在稻田边或坐在观景台上或倚在栏杆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我招呼着友人找个位置站好,拿出手机给她“咔嚓”了几张。

随着夕阳的余晖渐渐洒满梯田,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但那份对梯田的眷恋与热爱却愈发深厚。

云和梯田,这个曾经只属于我记忆深处的小小世界,如今已蜕变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旅游胜地。我想,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我都会记得这条回乡的路,记得这片云和梯田。

□王伟娟

2024-10-30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500637.html 1 3 云深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