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梅花碑

寻找苏东坡

《苏东坡传: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读后

“我总在默默思量,天堂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今天,来到图书馆寻找苏东坡,寻找一本名叫《苏东坡传:几时归去,做个闲人》的书,仿佛在大海寻找一滴名叫苏东坡的水。

寻找,从几个馆、几层楼、几个分类、几个书架,缩小到几排书。对着书号,拿手指一个一个指点去。头上的感应灯明明灭灭闪了好几个来回,看着编号越来越近,我和苏东坡越来越近了。

见书如面,我好像闪回了宋代。站在苏东坡面前,眼前是宋时风起云涌的时光,耳畔是东坡先生如歌如乐的诗吟。我的心兴奋地跳跃着,仿佛就要长出翅膀,自由飞翔。我想放声歌唱,纵情吟诵,穿越千年,像东坡先生那样豪情万丈。

我在文字中寻找苏东坡。作者白落梅笔下的苏东坡,“人世的华贵、朝堂的盛名,他都拥有过”,仕途的坎坷、贬谪的落魄,他也都经历过。白落梅用她工整细腻、充满情感的优美文笔,描写了一个清雅、远离人间种种、茶香酒香缭绕着的苏东坡。她说:“文采风流,清澈通透”“山河起起伏伏,光阴疏疏密密,所幸,东坡先生始终不缺一份豁达与明净”。慢慢地,好像人世间的苦乐哀愁,都不及当下的一口茶重要。白落梅喜欢从苏东坡的经典诗句中提炼几个字作为每个篇章的标题,“人间清欢”“千里婵娟”“生死茫茫”,仿佛是苏东坡特意用诗词记录自己的一生,令人着迷。这也拉近了我与苏东坡、与苏东坡的诗词的距离。

读白落梅的书,总是让我感到很舒服。感觉白落梅和苏东坡是知音,我也是苏东坡的知音。苏东坡的梦想、他的现实的苦闷、他的苦中作乐,白落梅都懂。

读着读着,有时我笑了,笑的是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但仍吃得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叫人在笑的同时吸溜一下口水。除了赞美肉,苏东坡也盛赞美酒。也是在惠州,他爱上了桂酒,在给朋友的好多信里,他赞美此酒的异香:“仿佛在遥远的地方遇到了知己”。苏东坡有五六篇酒赋,最有趣的莫过于《东皋子传后记》。这时他刚读完以酒量大出名的《东皋子传》,以本文的传后记答谢东部某太守相赠于他的美酒,叙述他的饮酒习惯,偶尔添写两条人生至乐,用著名作家林语堂的话来说,“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读了他描写陶然微醉时的快乐,也会为之神往的”。光看他的诗,谁又能知道他是被流放到这儿的呢。朝廷中的官员们,看到苏东坡的诗文又诙谐又轻松,又吃鱼又吃肉,心想,好,生活潇洒是吧,那就继续贬!苏东坡就这样一路贬、贬、贬、贬到了域外,贬到了海南。

苏东坡有一次对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苏东坡依旧以微笑面对他的生活,而我却笑不出来了。我找到苏东坡了吗?

我放下书本,想起有一天我去龙井茶村,沿着淙淙的虎溪下到过溪亭,仿佛看见苏东坡和辩才和尚正坐在亭中高谈阔论。茶香为引,过溪亭为桥,我走近了他们。在好友面前的苏东坡一定很风趣、很多才,这可是我自己实地考察得来真实的苏东坡哦!

林语堂说:“我们何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清教徒,是士大夫……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情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苏东坡,有人找到了在汴京时的“三苏”、才气横溢、风华正茂的苏东坡,有人找到了“一肚皮不合时宜”、动不动就要上书进谏的苏东坡……我更爱在人生低谷中的苏东坡。他写字、绘画、吟诗,他品茶、酿酒、种地,他用对生活、对生命、对艺术的大爱,将逆境化为乐园,创作出他的人生和艺术的华彩乐章。

我找到了苏东坡,又好像没有找到。谁又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呢?寻找苏东坡之旅也许永远不会停止,我是这样,每个人也是这样。“藏一片落叶最好的地方就是森林”,我又回到图书馆,把书放回书架,期待着下一个人去寻找。

□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 范怡然

2024-11-30 《苏东坡传: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读后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509726.html 1 3 寻找苏东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