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倪雨伦
本报讯 在平湖城市展示馆前的小公园里,有一条神奇的步道,它看起来和普通的土路没有区别,然而下雨天雨水却不易渗透,反而像露珠在荷叶表面一样自由滚动,踩上去鞋子也不会沾上泥巴。原来,这条“土路”是运用了“世界首创原生态超疏水土技术”的“超疏水土生态路”。
这条神奇的生态路出自我市疏科纳米疏水科技(嘉兴)有限公司之手。早在2010年,该公司就开始根据仿生荷叶原理、采用多孔状微粒技术,研制环保型纳米超疏水新材料。皇天不负有心人,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该公司发明的“可复耕复垦的生态超疏水土路创新科技”成功入选,这也是浙江唯一入选名录的创新适用技术。
这项技术,究竟妙在何处?一直以来,土路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土壤黏合剂、有机硅杀菌剂、土壤固化剂等产品,不仅存在耐水性差、效果维持时间短等缺点,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以至难以复垦。而疏科纳米疏水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的“可复耕复垦的生态超疏水土路创新科技”,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项技术仅用土和纳米超疏水乳液就实现了聚土成路,建造出生态型超疏水土路,建设成本低且施工简单,让土路遇水成泥失去强度和水泥路污染土地的难题迎刃而解,填补了我国在土地整治中生态超疏水土路建设的空白。“这条道路使用了我们研发的超疏水土,这种土壤表面结构特殊,因此建造出的路面能做到遇水不成泥,它的耐水性、CBR承载比和抗压强度也都比一般道路要强得多。”疏科纳米疏水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永生说。
“聚土成路”只是这项技术的一部分,它还能做到“复垦还田”。据了解,该技术仅使用纳米超疏水乳液新材料,通过与普通土混合、压实、晾干,形成超疏水土路,整个过程仅仅改变了土壤的防水特性,也没有使用额外的化学制剂,所以当不需要使用时,只需把土路打碎,就可复原成原始的的土壤,从而实现复垦还田。“另外,我们的技术在改良土壤疏水性的同时,也优化了土壤的种植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疏水土对清污细菌有益,有的粘土进行疏水改良后,明显改进了土壤的团聚力、透气性、耐旱性等。”宋永生说。
截至目前,疏科纳米疏水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建设了生态超疏水土路的试验工程和商业工程项目,除了在我市时尚中心停车场、徐家埭棒球小镇等地应用外,在上海G15高速公路嘉浏段扩展生态超疏水土施工便道、山西大同得胜堡生态超疏水土文化广场、北京和深圳施工便道等工程项目中也有它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上海生态超疏水土施工便道在工程完工后已直接还原成可耕种的土地。
生态超疏水土路技术是创新建路方法,也是我市企业促进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科技发展,持续推动绿色共富的有益实践。“我们研发生态超疏水土技术的初衷,就是想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地,推动绿色发展。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盐碱地脱盐、沙漠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多个研究,争取把技术拓展应用到更多生态领域。”宋永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