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佳敏
【实事项目】“文化春风”行动
【年中进度条】“有十几年没有听戏了,今天这场戏真是太精彩了!”“在家门口就能看戏,真是让我这个老戏迷过瘾了。”近日,在广陈镇高新村文化礼堂内,平湖花鼓戏《阿奴上错船》镇街道巡演的最后一场落下帷幕,台下村民连连喝彩。
花鼓戏的巡演热度不减,是“文化春风”浸润城乡的生动写照。作为去年12月首演的作品,它以诙谐幽默的方言演绎深刻的人文内核,成为我市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典之作。巡演中,剧组还因地制宜打造沉浸式体验,在新仓镇杉青港村演出时恰逢母亲节,细腻情感的融入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在广陈镇则结合20世纪老粮仓改造的文化剧场,让村民们在历史建筑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截至目前,这部原创花鼓戏已完成9个镇街道(含乍浦)11场巡演,惠及观众超万人次,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循着花鼓戏的韵律,传统文化进基层的脚步还在不断延伸。企业食堂里响起平湖派琵琶的悠扬旋律,社区长廊中圆作技艺课火热开展,乡村晒谷场上的非遗市集让老手艺人有了新舞台等。记者从市文旅体局了解到,截至6月底,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已举办125场,达成年度目标的83.3%。此外,已锁定1部精品剧目,并与浙江京昆剧团签订意向协议书,引进经典昆剧1场次,初定于9月5日演出。
戏台前的掌声热烈,文博场馆里的“平湖记忆”同样热闹。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博物馆新馆为核心,串联李叔同纪念馆、吴一峰艺术馆、陆维钊书画院等场馆的城区博物馆矩阵,全市21家博物馆半年接待量达25.4万人次。此外,我市按照“综合博物馆+专题类纪念馆+旧址”展示方式,通过有形、有感、有效提升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质量,精心组织精品展览,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我们还结合‘平湖周末’品牌,组织本地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售卖非遗工艺品和平湖特色小吃,打造文旅市集和博物馆打卡的组合模式。”市文旅体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朱晨曦说。市博物馆截至6月底共吸引12万余人次参观,超额完成10万人次既定目标。
“风颂馆”同样作为“文化春风”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其以平湖千年家风沉淀为内核,主打“我与家人识家风”“我与祖先话家风”“我与历史传家风”三大IP,依托数字技术、互动体验、特色文创等,构建文旅互动场景。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计划7月中旬正式对外运营。
【突破目标】我市将继续围绕“文化春风”行动项目目标,把文化这股春风带给更多市民。在文博领域,将高质量筹备各类主题展,以多元视角展现历史文化;结合暑期启动“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继续打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要在全国范围形成农民读书会等品牌知名度、完成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验收。持续开展全民学艺工作,开展“一人一艺”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继续做好平湖周末文旅市集,抓好传统文化进基层以及精品剧目(经典昆剧)的演出,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基层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