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 琰 通讯员 吴 薇
本报讯 夏末秋初,暑气渐消。钟溪樱花里的凌樱阁文创馆正以一场“非遗+秋色”主题沉浸式秋日文化体验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馆内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非遗文创、中秋主题产品,让人们在游玩中直观感受传统与秋日碰撞的独特魅力。
步入馆内,米黄色轻纱随风轻拂,墙面悬挂的多组定制农民画小景框格外醒目,钟埭街道的知青书局、藤桥水驿、长风塔等地标在画中生动呈现,勾勒出小城独有的秋日风情。不少游客驻足画前,用手机记录画中景致,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家瑾正和同伴对照画作规划行程:“先在馆里看懂钟溪的美,接下来按图打卡实地景点,这样玩更有方向。”
除了赏心悦目的布置,非遗“杜经布”的创意转化展区,成为游客互动体验的热门区域。土布制成的蒲扇、老虎摆件、风幡等物件,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几名家长带着孩子触摸老虎摆件的纹理,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杜经布”的制作技艺;年轻游客则手持蒲扇,在风幡旁拍摄打卡,定格下非遗与秋日融合的美好瞬间。
而在文创产品区,多款非遗衍生好物更是受到游客青睐。以千年手工织造技艺制成的非遗土布布袋,每一寸纹理都透着匠人智慧,既是实用的日常用品,也是可随身携带的民间艺术;以农民画为灵感设计的抱枕,印花精准还原画作的浓烈色彩与质朴故事,搭配植绒布面料与蓬松羽绒棉内芯,将丰收与节气的喜悦悄然融入生活日常。
尽管中秋未至,展馆内的“钟溪月韵”文创月饼礼盒已提前添上了节日氛围。礼盒设计遵循“一饼一景”,将钟溪樱花里、凌樱阁、长风塔、钟溪廊桥等地标建筑融入月饼造型,让传统糕点成为展现钟溪美学的“当代注脚”。“把钟溪的景点做成月饼,吃的时候还能回忆游玩的场景,太有创意了,必须买两盒回去。”游客陈一帆说。
“此次‘非遗+秋色’主题体验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与场景布置的巧妙结合,让传统非遗与秋日元素深度交融,为游客带来更具温度的文化体验。”凌樱阁文创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