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镇瑞杰实验幼儿园 金冬梅
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斑驳地洒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新学期的气息混合着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新学期里,我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孩子——小奕。
黏人的“阿贝贝”
刚接手小班,各种求安慰的现象层出不穷,而我和配班老师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应对种种问题。小奕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员,从开学伊始就保持着他的“特殊爱好”,甚至执拗到不肯放弃。他入园时双手紧抱着被子不撒手,后来,在班级氛围的感染下,慢慢地将被子扛在肩膀上,另一只手则空下来做其他事情,但始终不愿意将他心爱的被子放下来休息一会儿。哪怕吃饭、做游戏时,他也始终“不离不弃”。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流行词——“阿贝贝”,小奕的被子便是他心爱的“阿贝贝”。对于小班入园的他来说,也许只有他的“阿贝贝”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起初,我轻轻地搂着他,将他的被子整理成最能让他轻松扛住的样子,这样他也能不那么费力。活动课时,其他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一起做游戏,刚开始小奕只是扛着他的“被被”站在一边静静地看。慢慢地,游戏越来越好玩了,小奕也想参加,可是“被被”让他只闲下来一只手,这使得他只能拉住一个小朋友的手,而另一边的小朋友没办法拉住,他尝试了好多次,也都只能满足一方的要求。他既想参与游戏,又想抱住被子,但又不能两全。此时,我注意到这个现象,趁机上前提供帮助。我轻轻地在他耳边说:“小奕,要不老师先帮你照看下你的‘被被’,等游戏结束后,再来老师这里领好吗?”小奕听后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拒绝,他看了眼周围的小伙伴,低声说道:“好的。”声音虽然轻,但我意识到,小奕应该是要成功“独立”了。最后,他和同伴们一起快乐地做游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已经是成功离开“阿贝贝”的新里程碑了。
独立的“阿贝贝”
从一刻都不愿意离开他的“被被”,到如今能成功放下“被被”和同伴们做游戏,我知道,小奕已经在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而分离焦虑也在小奕身上慢慢退去。于是“阿贝贝独立计划”开始了。我没有强行分离小奕和他的“阿贝贝”,而是通过赋予新意义来重构这段关系。我在教室角落设置了一个“勇敢基地”——一个装饰着星星月亮的漂亮篮子,然后告诉小奕,这是“阿贝贝的家”。“阿贝贝有时候需要在自己的家里休息。”我解释道,“这样它才能保持能量,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你勇气。”起初,小奕只敢让“阿贝贝”离开自己几分钟。我又设计了“阿贝贝晒太阳”活动——每天上午把被子挂在窗边阳光下“补充能量”。我会邀请小奕一起给“阿贝贝”拍打灰尘,教他如何叠小被子。这些活动不仅转移了小奕的注意力,还让他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看,阿贝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指着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小被子,“它一定很喜欢新鲜空气。”小奕站在一旁,小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但眼睛却亮晶晶的。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着“阿贝贝”离开自己却依然安然无恙。
随着时间推移,“阿贝贝”越来越多地留在“勇敢基地”里,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小奕逐步减少依赖。从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角度,我感觉他在慢慢地接受我们,这让我很欣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奕的这一大步改变,也绝非一个瞬间让他变化的。回望这个过程,更是一张慢慢编织的蜘蛛网。
勇敢的“阿贝贝”
后来的一个午后,我正在整理教具,忽然感觉衣角被轻轻拉动。我低头一看,是小奕,他手里捧着叠得整整齐齐的“阿贝贝”。“老师!”小奕的声音清脆响亮,“阿贝贝说它想在“勇敢基地”睡午觉,我可以把它放在那里吗?”我感到眼眶有些发热。我蹲下身接过被子:“当然可以,‘阿贝贝’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我指向教室中央的小床,“今天你要睡在哪里呢?”小奕指向靠近朋友们的那张小床:“那里!小美说要给我讲她奶奶家猫咪的故事!”午睡铃声响起时,我看到小奕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睛亮晶晶地听着朋友说话。窗边的“勇敢基地”里,“阿贝贝”安静地躺着,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放学时,小奕的妈妈激动地拉住我说:“我不知道您用了什么魔法,小奕现在居然能主动把‘阿贝贝’留在幼儿园!他在家里也变了好多,愿意尝试新事物,还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了!”我笑着摇头:“这不是魔法,是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阿贝贝’给了小奕需要的安全感,而我们只是帮助他将这种安全感内化了,让他有勇气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我望向教室里的“勇敢基地”,那条小被子已经被小奕叠成了一个小方块。我突然有了灵感——下一次的活动中,我要教孩子们用旧布料制作“勇气徽章”,小奕和他的“阿贝贝”一定是最早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