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凌军
“三服务”手记记录点滴服务
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兰溪市人民法院代院长 陈建勋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论断。2018年以来,兰溪市人民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3609件,涉案金额18.14亿元。
法院一直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始终秉承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结合“三服务”活动,法院制定出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七条》,院领导定期牵头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对那些执着发展企业,有诚信、有担当的企业家在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涅槃重生。
我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浙江永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涉及到多个执行案件,了解到该企业原系兰溪市重点企业,年均产值在亿元以上,但自2016年起因环保、担保链等原因,企业经营发生困难,造成银行、供货商等纷纷起诉,涉案标的6000余万元。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我通过走访当地乡镇、园区,约谈企业主,了解到该企业虽陷入困境,但企业主仍然尽自己最大努力挽救企业,仍然非常渴望企业能走出低谷,继续发展,而该企业的产品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只要环保整改到位马上可以投入正常生产。
我院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利前提下,为了帮扶该企业走出困境,组织了一轮轮协商,向执行申请人说明企业还具有生存能力,赢得了当事人理解,促成21件、总标的达1900余万元的在执案件实现和解,双方约定债务分期履行。并协调抵押银行,帮助该企业将4000余万元逾期贷款实现转贷。不久,该企业环保整改到位重新恢复生产,产值恢复到原有水平。目前为至,该企业已履行案款1000余万元,并有信心在今年全部付清案款。
为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兰溪市人民法院将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增强信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建设便民、利民、惠民司法,在共赢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服务民营企业 我们一直在路上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兰溪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随着“三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不禁思考,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服务优化社会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兰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带着问题,我陆续走访几家民营企业,了解民营企业家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竭力为他们分忧解难。
近期,我先后调研走访了浙江巨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中小民营企业。在走访中,我与企业代表和员工进行交谈,我鼓励他们把我看作“服务员”“店小二”,对我畅快“吐槽”。
在一杯茶的问候之后,企业代表与我谈起了知心话,谈起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知识产权不知如何维护,也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援助的问题。同时也谈起,法律诉讼程序耗时太久,对他们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叫苦连天”。
根据我院的案件分析,发现近年来企业“内鬼”“蛀虫”案件增多的现象。企业代表们也深有同感,这些犯罪行为使企业利益遭受到了严重侵害,他们为此非常困扰。这让我想到我院办理的一起张某盗窃案,张某在企业工作期间多次盗取材料并转卖,导致企业直接损失17余万元。更有祝某职务侵占案,导致企业损失360余万元。也正是这些“内鬼”“蛀虫”案件的频发,让企业家心存“后顾之忧”,企业代表们也希望检察机关能从法律上帮助他们完善经营管理。
在交谈中,我还发现部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些优惠帮扶政策还存有疑虑,导致他们做大做强的信心、底气不足。思考之下,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未给企业家营造安全的营商环境,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束缚住了“手脚”。这让我意识到,工作千万条,落实第一条。我们绝对不能让“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句空话,成为一句口号。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检察服务的决心和目标。
在走访听取了几家企业意见后,我们与工商联共同组织召开了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经济座谈会,邀请了走访过的企业家代表,把大家聚到一起来讨论企业的需求,也向企业家代表宣传服务政策。
结合我院办理的相关涉企案件和最近的走访调研,我坚信,我们检察机关在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上大有“文章”可作。雄关漫道真如铁,“服务”二字任重而道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调研走访还将继续下去,我和院其他党组成员还要多跑几家企业,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度,努力推动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检察服务。
兰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政飞
提高站位 服务发展
今年1月份,我由原岗位调任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发改局作为市人民政府经济工作综合部门,发挥着谋划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争取项目资金要素、牵头投资项目审批等职能,事关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新发改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为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基层更多获得感,我带领发改局全体干部深入开展“三服务”,带着企业困难“向上跑”,带着解决举措“下基层”,当好领导的好参谋、项目的大管家、改革的铺路人,高质量推进兰溪建设发展。
当好领导的好参谋
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务实重干、加强谋划,才能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熟悉上级政策方针,能做到提前谋划;需要积极对上沟通,才能让兰溪元素得到有效体现,才能帮助企业争取利益、解决困难。因此,我给自己下任务,要多“向上跑”,向金华、省、国家等上级发改部门跑,向上海铁路公司、国家铁总等重要部门跑。
通过向上跑,积极推进金建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帮助兰溪一家企业解决失信影响,为兰溪多家纺织企业争取了棉花出口配额,并有4个项目列入省重大服务业项目、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一个项目列入重大产业项目,切实为兰溪发改争取了更多的上级政策支持,推进了全市的项目建设、企业的发展。
当好项目的大管家
重大项目建设是全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制定“全员全程抓项目”联系机制。局每位班子成员分乡镇、分类别牵头重点项目的前期审批落地推进工作;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每季度实时收集招商签约项目、工业技改项目、部门公建项目,充实项目库;每季度组织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完工(投产)仪式,谋划签约项目入库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推进,完工项目销号退库,做到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完工一批。4月份,召开全市项目难题交办会,对收集难题进行集中交办,当月解决18个项目的20个难题。6月份,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活动。
当好改革的铺路人
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营造发展环境、狠抓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坚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政策壁垒,主动削减权力,以政府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从而达到持续激发投资内在活力的目的。提高工程建设的审批效率,5月份带队前往金东区投资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对标先进、学习经验,调研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回来后,围绕土地摘牌13个工作日即开工的目标,制定了《兰溪市标准地项目“交地即开工”项目联审办法》,做到提前服务、联合会商、集中审批,中介机构提前介入、政府买单,设计、施工单位分别与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部门一对一沟通,事中事后全程监管。
兰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益民
让山区儿童“有园上”“上好园”
前不久,我约了徐旭升副局长、财基科郑瑞翔科长一起到柏社乡开展“三服务”活动。这次活动主题是乡镇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提升。
目前,全市公办园只有30.9%,“低、小、散”的民办薄弱幼儿园还普遍存在。我想,根据兰溪实际,公办园的扩容与薄弱幼儿园的整治提升应该联动开展,在坚决撤并那些办学条件不达标的薄弱幼儿园的同时,要利用闲置的校舍、村集体用房、国有性质房屋举办公办幼儿园分园或教学点,要让所有适龄儿童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
我们来到柏社乡,先后走访查看了水阁幼儿园、钟王佳佳幼儿园、柏树下幼儿园三所三级民办幼儿园。师资配置不足、规模小是三所幼儿园的共同点。其中水阁幼儿园现有幼儿62人,钟王佳佳幼儿园只有40人左右,柏树下幼儿园也不足70人,都属于典型的“低、小、散”薄弱园。撤掉这些薄弱园,周边适龄儿童到哪儿就读幼儿园?
根据徐旭升的建议方案,我约了柏社乡滕步新书记。徐旭升说:“撤掉水阁民办幼儿园,可以利用水阁小学闲置房屋改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分园。”于是我们来到水阁小学,水阁小学是一所质量尚好、办学比较有特色的农村小学。在水阁小学的西侧,有一幢三层老房子,房子的西北侧有一块200多平方米大小的空地,正好可用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
之后,我们一行来到钟王佳佳幼儿园。钟王佳佳幼儿园距离水阁幼儿园与柏社中心幼儿园都超过3公里,由于距离较远,为方便儿童入学,该幼儿园无法一撤了事,只能走改造提升之路。
钟王村党支部书记接待了我们。他说,为了让村民的子孙后代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村里愿意按照“资产村集体所有,管理运行归教育局”的原则,将钟王小学的校舍与场地无偿给教育局举办公办幼儿园。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作为民生事业,不仅需要政府重视,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最后,我们来到柏社中心幼儿园。柏树下幼儿园距离柏社幼儿园只有三四百米路,如果将柏树下幼儿园撤掉,最佳方案是并入柏社中心园。但是柏社中心园园设计建设规模只有6个班。如果要完全接纳柏树下近70名儿童,中心园必须扩建9个班的规模。柏社中心幼儿园与柏社中心小学相邻,只是一墙之隔。经过现场走访,发现柏社中心小学与中心园相连由一幢综合楼,用作多功能教室,有一部分闲置,使用率不高。
大家认为,将小学这幢楼的第一层三个教室划归于中心园使用,能基本满足撤并后柏社乡儿童入学需求。陈校长表示,可以将该楼的三间教室划归幼儿园使用。在农村利用小学闲置校舍举办幼儿园,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方便二孩家长接送,这是全市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的捷径。如此,柏社乡学前教育将实现100%公办率,整体保育质量有望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