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1日 

第04版:社区

建设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记者 赵红霞 通讯员 麻北仙 文/摄

  兰溪城区现有21个社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住宅小区111个,涉及住宅1441幢,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部分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失修失养严重,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雨污不分流、居民生活不便等问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都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立足当下、利在长远的重大民生发展的民生工程。兰溪一直高度重视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建设部门每年均投入2000多万元,修缮小区道路、维护雨污管网。

  坚持整体改造

  2014年起,市建设局创新工作理念,一改过去对小区的修修补补,从社区环境整体提升着手,以有机更新为主要手段,落实“先民生、后提升”的要求,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目标,精准施策,即在保存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整个改造小区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通过绿化、洁化、亮化、美化和雨污水分离的“四化一分离”改造,从地下、地面到房屋外墙立面,进行房屋立面、小区道路、设施完善、污水零直排、环境治理的有机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大公殿小区、枣树社区莲塘村、兰荫社区朝霞村、枣树社区热电厂宿舍、黄龙洞社区莲花村、青松社区红梅村、枣树社区凤凰村、青松社区香兰村、枣树社区农灵村等9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有机更新改造,完成投资6000万元,改造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融入海绵理念

  率先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引入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开展“海绵+”形式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推动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海绵化改造内容包括加快老旧小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统一排入市政管网;对建筑外墙立面雨水、阳台废水PVC排水管分流改造,确保排水、排污分流等。目前,9个已改造的小区铺设雨水管网约6800米,污水管网约5300米;青松社区红梅村、枣树社区凤凰村创建为首批“零直排”小区;金信村、农灵村已完成“零直排”小区工程验收,正在实施二号区等零直排小区的创建。为防止路面积水,该局积极推行自然下渗地面、绿地建设。同时在改造提升道路、建设停车场时,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下渗,路面实行陶土植草砖,停车位采用植草砖,可直接渗透排水,从而不易积水。目前,全市已建设自然下渗景观绿地8000余平方米。

  7月,市政协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请你来协商·政协月商会”议题来我局调研,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下步将结合工作实际,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

  组织力量深入社区,开展老旧小区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实地查看等途径,充分掌握我市老旧小区的实际现状和居民的改造意愿,为下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奠定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

  进行前期摸底,研究出台涵盖房屋维护维修、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配套扶持政策。同时结合各小区实际,融入文化元素,做到一小区一特色。

  拓宽筹资渠道

  按照“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领、各方支持”的方式统筹改造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

  推进污水零直排

  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计划,排出建成区范围内生活小区零直排整治实施计划,特别是条件成熟的老旧小区,对照“污水零直排区”标准,先行开展整治,阳台污水、楼顶雨水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对2年内拆迁改造和确因条件限制难以实施改造的区块,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截污设施,防止污水直排;已建成的区块,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单位、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健全物业项目维修、物业行业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