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2日 

第07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小阵地”撑起党建服务“大平台”

兰溪“红色院坝”打造家门口的党建阵地

  记者 徐桢瑾 通讯员 成 茜

  导报讯 近日,在兰溪市柏社乡新宅村孙下坞自然村党员肖开玉家的院坝里,10多名党员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听肖开玉讲述兰溪市优秀共产党员张永银的先进事迹。

  由于受行政村规模调整影响,孙下坞自然村的党建服务中心位于6公里远的另一个自然村,开展党建活动很不方便。为方便村民及时知晓主题教育,经过乡里统一培训,党员肖开玉在自家院坝内开展了主题教育第一讲——向身边榜样学习。

  事实上,在柏社乡,党员利用自家院坝打造为“红色院坝”开展党建活动已成了一种常态。

  据了解,经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柏社乡原有的38个行政村调整为20个,村民散居在137个自然村。如何延伸党群服务中心工作触角,筑牢红色堡垒,成了该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该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形式,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服务”活动,突破传统的“窗口”式服务,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根据家家有院坝的情况,在比较偏远的自然村中选择服务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户,推行“红色院坝”服务,建起“家门口”的党建阵地,以“一本记录本、一套红色书籍”的简单形式宣传政策、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该乡的“红色院坝”还以“246”为抓手开展党建服务。“2”即接受柏社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双重领导,“4”即建起一个集联系交流、学习教育、志愿服务、宣传政策的党建阵地,“6”即实行微承诺、微党课、微阵地、微服务、微家风、微典型“六微”管理。

  截至目前,该乡共建立起137个“红色院坝”,并持续开展党建服务,已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6个,宣传主题教育、政策法规200余次,切实把“红色院坝”作为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阵地,激活党建的“神经末梢”,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