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第08版:关注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未成年人能否 单独乘坐网约车引热议

  □本版文字 记者 杨一之

  乘坐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近两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

  前段时间,滴滴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起的一项“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调查,超过60万名网友参与投票,支持和反对的网友数量参半。

  近日,记者采访了兰溪部分市民,在针对此话题发表意见的同时,很多市民也表示建立健全网约车安全保障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支持者、反对者各有说法

  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前段时间,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起了这一投票,超过60万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386309人认为能独自乘车,占比56%;302626人认为不能独自乘车,占比44%。

  持支持意见的观点中,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与其限制乘车人,不如加强司机管理。此外,有支持者认为,未成年人能独自坐出租,就能坐网约车;16岁可以外出打工,当然可以独自乘车。

  持反对意见的观点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全再完备也防不住临时起意犯罪。其次,他们认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弱,不宜独自打车;监护人必须对未成年人的安全负责。

  投票也引发了兰溪市民的热烈讨论。“我觉得孩子乘坐网约车没什么大不了。”市民张先生认为,网约车其实和出租车一样,只是一个基本的交通工具。如今,很多人把网约车的问题放大了,才会产生一些意识上的过分忧虑。

  张先生觉得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并无不可。“平常家长工作很忙,孩子又要上各种兴趣班,根本来不及接送,让孩子乘坐网约车特别方便。”张先生说,他儿子今年刚上初中,每周六上午要学奥数,下午要学钢琴和舞蹈,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而他和妻子周六都需要工作,无法顾及,最经常的做法就是在手机上给孩子叫一辆滴滴。

  “我会在叫上滴滴后,打电话告诉儿子车牌号,到达后让儿子回电,然后付款,完成交易。”张先生觉得,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省去很多工夫,而且还能锻炼孩子独立意识。他说,很多未成年人已经有了独自出行的需求,包括上学、打工、交友等,就算不是未成年人也防不住临时起意犯罪,将此目光聚焦在未成年人身上来讨论有失偏颇。

  “与其限制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还不如加强网约车队伍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司机资质和背景,从源头上过滤掉一些危险因素。”张先生认为,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都还是好的,只是有个别害群之马在作怪,如果各网约车平台在管理上有所加强,相信害群之马会更加无立足之地。

  采访中,也有部分市民觉得未成年人不适合独自乘坐网约车。“新闻里经常会听到某某在乘坐网约车时发生意外,虽然这样的情况是偶发,但也不可不防。”市民刘女士认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之成人更加薄弱,容易相信陌生人,危险程度就大大提高了。

  刘女士觉得,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都应该接受家长的监督,家长也需要为孩子的安全负责任。“不管工作多忙,孩子的安全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她觉得接送孩子用不了多长时间,早上起早半小时也就够了,孩子下课后可以让他在培训班里等待家长下班来接,如果中间要换场,家长不妨请个把小时的假接送,这样也能安心。

  滴滴实施未成年人乘车新规则

  今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经过一周时间的公示及征求意见,未成年人乘车新规于8月22日起试行,允许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单独乘坐网约车。今后,这部分未成年人可自己注册滴滴出行APP并叫车,但在乘车前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平台还将通过“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对其进行特殊保护。

  2018年10月,滴滴出行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的相关规定。其中,APP内增加了“请勿让未成年人独自乘车”的提醒与确认环节。针对未成年人常去的热点区域,如幼儿园、学校,乘客发单前需手动勾选是否成年,如乘车人未成年,需由监护人陪同才可叫车。

  措施上线后,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家长与未成年人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不少网友反映,许多16岁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有独自乘车出行的需求,却无法自己使用滴滴。有些孩子在外地读高中或大学,因为无法使用滴滴,深夜只好去打黑车,出行更不安全了。

  “在未成年人中,16~18岁的人群用车意愿还是很强烈的。”滴滴客服表示,以今年1月为例,滴滴平台共接到1000多个电话问询未成年人无法独自叫车的问题,其中既有独自去补习的学生,也有未成年的打工者。他说,前段时间之所以发布这样的调查,也是为了广泛征集社会意见,讨论的结果与观点,将为滴滴平台治理和安全产品团队提供重要参考。

  今年8月,滴滴出行公示了新的未成年人乘车规则,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拟允许16岁以上未成年人独乘网约车。在为期一周的公示期内,平台共收到了371份反馈,绝大部分网友对平台修订原有乘车规则表示支持。

  在实施新规的同时,滴滴也设置了相应的“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年龄超过16岁未满18岁的实名制乘客,必须设置紧急联系人后才能独自乘车,以便乘车人的亲友与平台一起关注出行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平台会给乘客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增强对乘客的安全提醒和引导,并加强对行程中车辆异常停留、路线偏移等情况的监控和干预。而对于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滴滴目前仍不支持单独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出行。

  关键不在“年龄”在“安全”

  在市民陈先生看来,网约车平台应该为未成年人创造独自乘坐网约车的安全环境。针对中小学生,可以对网约车司机进行分级制管理,对于未成年人的服务必须是经过特别认证的驾驶员;服务未成年人的网约车辆应当设有明显标志及监控设备;家长信息与孩子信息进行捆绑,便于家长为孩子打车。

  “要加强未成年人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让他们心中有对危险的防范和应急应对意识。”市民李大伯认为,学校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特别重要。他说,为了尽量避免发生事故,教师可以创设特定情景,训练未成年人的应变能力。只有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得到安全。同时,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耳提面命,告诫未成年人在乘坐网约车时要保持联系。

  李大伯表示,除了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之外,作为网约车平台及其主管部门,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比如未成年人打车时,系统自动分配评价服务好、服务时间长的网约车司机。”此外,主管部门则可以在如何更有效的监督上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