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兰溪榜眼童梓
兰溪历史上出过状元唐汝楫,出过探花赵志皋,唯独榜眼罕有人知。能囊括古代文科进士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县及县级市,全国也不多,八婺只有旧时的金华县和兰溪。
童梓,字良仲,号自得,元代婺州路兰溪州香溪人,生卒年无考,谱行兴十一公。母亲徐氏与元代大儒、兰溪隆礼坊吴师道(1283~1343)的夫人是亲姐妹。童梓童年起就得以游学于吴师道门下,与表兄弟吴深(1321~1341)、吴沉一起生活、学习,可谓得天独厚。
元至正十九年(1359),童梓寓居北方。童梓“应流寓大都(今北京)乡试”中第五名。次年(1360)参加会试中第四名,殿试后,登元至正庚子(1360)魏元礼榜进士第二名,即“榜眼”。
童梓中进士后,初授大都路同知通州事,后为万镒库提举、河间路治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称帝,改元洪武。当年八月攻克大都,元朝覆灭,童梓举家返乡。途经南京时,遇到了久别的好友张孟兼(1338~1377)。他乡遇故交,“促席竟及夕,剪烛夜忘眠。”
洪武二年(1369)中秋前后,章梓一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兰溪。虽然囊箧萧然,但好在全家无恙。童梓已经十分满足,为此赋诗一首:“喜看慈母如兄健,笑指元孙似我长。四十九年成梦寐,百千万里困风霜”。虽然家贫,但终日诗酒相伴的日子倒也过得舒坦,天天与一帮隐士文人诗酒酬唱。
与世无争的宁静日子也会被打破。洪武六年(1373)四月,朝廷下令,各地方察举贤才,以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名目,“皆征召至京”。当时,隐居兰溪的吴沉、童梓、陈达等都在名单上。吴沉和童梓也不愿应征,但被迫强行带上船,送往南京。船开到杭州,两人千央万求,居然感动了官员,准予他们还乡。
五年后,洪武十一年(1378)童梓的好友张孟兼被朱元璋廷杖六十后弃市处死。洪武十五年(1382),吴沉成为明代废除丞相制后的第一任东阁大学士,但有记载,不久吴沉辞官回兰又被械至京师,卒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童梓则从此史籍家谱再无记载,转瞬六百多年过去了,世人几乎忘记了兰溪还有这么一位榜眼。 (张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