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 

第06版:专版

文章导航

行以求知知更行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纪实

  1999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9〕192号)批复同意浙江师范大学组建民办二级学院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从此,行知学院就在金华芙蓉峰下诞生了。2004年11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对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教发函〔2004〕373号),确认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独立学院。2013年12月4日,浙江师范大学与兰溪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协议。2017年10月10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校区正式启用,迎来新生2150名。今年,这所我们身边的高校迎来了二十华诞。

  蓄力奋斗成就“规范” 省级验收获评“一流”

  “行知学院兰溪校区办学条件良好,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在省内同类独立院校中堪称一流。”这是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专家组对学院的评价。二十年砥砺前行,二十年薪火相传,行知学院的发展就是一部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奋斗史。

  办学伊始,行知学院按照教育部新的独立办学要求,重新进行机构建设与公共课教师、管理人员队伍的组建工作,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此期间,学院迎来重组后第一批由行知学院独立招收与管理的学生,同时在省内率先完成了独立法人登记工作。2008,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范设置工作有了重要参照标准,学院先后制定并上报了行知学院规范设置工作方案、规范设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校园总体规划、五年过渡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等等,经过五年的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得以理顺,财务核算更加独立,这项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2009年,学院从母体招聘109位专任教师,整个教学组织管理完全得以独立运行。2012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自2008级学生起独立颁发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学位证书。至此,学院的规范设置已达到六个独立,验收条件基本成熟。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浙江师范大学和兰溪市全面合作在兰溪共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使得“独立校园”这一难题得以破解。经过多年准备与酝酿,学院规范设置条件日趋成熟,到2017年11月,学院已达到独立校园、独立教学组织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七个独立”的要求,正式成为通过省级规范设置验收的独立学院。

  致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接轨社会培育栋梁

  二十年来,行知学院始终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厚素养、强能力、善创新”、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注重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开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就是学院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基于企业需求,校企双方整合一切资源做精做实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真正培养企业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的校企联动模式,带有鲜明的行知学院温度和色彩,成为一种极具推广价值但又无法被简单复制的定制培养新模式。在十多年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先后设立“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步阳班”“今飞班”等46期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后,学生进入产学合作特色班,校企双方定制课程,如“2+1+1”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模式成为典范。让企业相关人员进入学校与课堂,让老师和学生走入公司、工厂与车间,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校企联合举办人才特色班的创举,填补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交流合作、互通互动的桥梁。从2006年起,行知学院先后在金华、衢州、绍兴、温州、萧山、丽水、台州、宁波等地聘请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兼职教授。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浙江省中小企业峰会”和“行知论坛”等品牌活动,搭建企业家为学生人生导航、专业导学、职业引导和创业引路平台。学院注重课内课外互补,实施“百千工程”(百家企业顶岗式实践、千名学生职业体验),累计300余讲的“总师课堂”和104讲“行知论坛”(行业专家),促进课内课外有效互补。加强校内校外协同,推进“双引工程”(引企入校,引生入企)和“双百行动”(百名老总进课堂,百名教师进企业);共建6个实验室10个研发中心和155个实践基地(3个省级),与企业合作科研,为企业技术培训和企业文化提炼。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与企业共同研发跨省跨校国内最全面的综合实习实践网络平台,合作企业千余家,线上线下共享互动。

  学院根据浙江经济发展战略和专题调研,实施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专业动态调整。近年来,学院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努力建设现代商贸与管理、文化创意与设计、大健康与生物技术、机械电子与智能制造 4个特色专业群。学院联合金华市政府、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网络安全学院,和兰溪市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城,与义乌网商创业园合作推进创业孵化,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共建研究中心,都体现学院打破传统、推行“无边界办学”校政企多元合作格局,具有示范性经验价值。

  学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发展为导向。通过优势专业跨学科复合,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开设了法学专业复合班、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班、英语专业复合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复合班、旅游管理专业复合班。以法学复合班为例,在保证法学主干课程基础上,用汉语言文学的部分主干课程代替纯法学专业的选修课,从而达到学两个专业但不增加学分,不增添学生负担的目的。复合班的优势在于学了法学以后,还能掌握不少中文知识,就业的时候路就宽很多。

  为学习者创造价值 育人模式形成独特亮点

  学院设计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时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行“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理念。2012年开始,学院与企业合作,尝试共同研发跨省跨校国内最全面的综合实习实践网络平台。学院的“就业体检”主题实践育人体系彰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价值理念,从2009年开始引入“体检”概念到思政实践中,促进针对性学习和深度职业认知。每年暑假学生通过参加职场环境认知、岗位体验、求职体验、实训等活动进行就业体检,通过自我设计、实训和仿真模拟,检验就业训练方式和健康机制;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企业、深入职场、进入社会检验自我认知与完善。将就业与创业教育向以体验、实践、实效导向为主的教育转变,使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素质、素养、能力达到健康标准,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该做法得到省领导高度认可,相关成果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中央媒体密集报道,学院实习实践经验案例入选2018中国高校实习实训教育专题观察报告。社会反响强烈,形成了学院思政实践育人的独特亮点。

  此外,学院积极推进36.5爱心希望通道公益项目,2007年始学院号召全院学生“每人每天捐献1毛钱”,一年节省36.5元全部用来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爱心公益基金。2012年学院用“微公益”基金在云南腾冲县芒棒镇建成“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希望小学”。活动项目荣获2012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4年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公益创业赛银奖。

  为了学生能拥有更为广阔的的视野,学院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2017年开始学院开始独立推进学生赴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出国(境)交流项目,每年出(国)境学生逐年递增。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 全面夯实育人之基

  学院深知,应用型人才培养想出成果,与党建引领、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内容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证。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弘扬明德新风尚,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明德”行动,引导全院教职工深刻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育人之德,立人之志,树人之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通学习班车利用碎片化时间营造向上的学习环境,获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媒体关注报道。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激活组织活力,着力德育创新,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让党的建设促进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凭借校企合作的深厚基础,与企业共建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事业发展相结合,倡导全院教职工有作为、有担当、敢创新。

  学院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生态学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被评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以需求导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支持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网络空间安全已推荐至教育部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2018年3月获批设立,是省内第一个“网络空间安全”获批的本科专业。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拥有8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院校合作研发中心,14个院级创新团队,并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科学技术协会。近年来,学院教师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出版专著、译著等近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00多篇。

  师资队伍是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资源,是现代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行知学院按照“重点引进、强化培养、优化结构、服务教学”的原则,应用型师资建设重点关注“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近年来,学院聘任的不少教师具有3-5年甚至更长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学院组建14支创新团队(其中A类6支、B类8支)、8支教学团队。修订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企业挂职等制度,凸显应用型师资要求,用“指挥棒”激励教师提高实践实操能力、面向产业改革教学、开展应用研究,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

  “奖杯”与“口碑”双丰收 办学获得社会肯定

  二十年砥砺前行,在几代行知人的接续奋斗下,学院的办学获得了行业及社会的高度认可。行知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素养能力并重 校企协同三赢”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学·创·演·评一体化“大文学”教学体系建构与探索》分别喜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实现了学院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同时聘请企业家、创业家担任兼职教授、校企合作共建党支部的等做法也成为经验在部分兄弟高校推广。

  自办学以来,行知学院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王方、团中央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张妮佳、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屠佳、吴雪岚,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程方,省学联执行主席杨婴婴、周健、朱哲成等一批优秀学子。其中以《甄嬛传》作者吴雪岚为代表的青年大学生作家群强势崛起,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典型层出不穷,涌现了一批以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炜和浙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敏等为代表的学术先锋;G20杭州宣传片《杭州印象诗》作者程方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文化创意先锋,以赵珂为代表的微商创业团队,以胡小芳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创业新生代。以“专利哥”吴俊峰等为代表的一批发明专利新星;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于军伟为代表的一批学科竞赛达人,人才质量显成效。自2013年第一次评估以来,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连续六年位居浙江省独立学院第一名(省教育评估院第三方数据)。学院学子先后在“挑战杯”、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佳绩,不断实现突破。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排名显示,我院位居全国本科高校第300、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