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活动套路多 网购规则太复杂
“剁手党”表示:被绕晕,希望购物的方式简单点
本版文字 记者 徐桢瑾
2019年的“双十一”,在11月12日0时到来的那一刻终于落下帷幕,天猫成交额也定格在2684亿元,比去年的2135多549亿元。有不少网友甚至调侃道:“今年的11月11日我参与了一个2000多亿的项目。”
据了解,今年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超过5亿,比去年“双十一”全天新增1亿用户。共有299个品牌跻身“亿元俱乐部”,物流订单达12.92亿。在这样一个网购狂欢节中,你是否也成功跻身于买买买“剁手党”的一员。不过,对于今年的“双十一”,也有人表示这个购物节越来越难过,网购规则越来越复杂,套路多得让人看不懂,大大降低了消费体验带来的乐趣。
拼红包、抢盖楼 “双十一”逐渐变味
去年的“双十一”,天猫首次推出了“‘双11’合伙人计划”, 消费者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所有App都可以收集能量,而后通过能量兑换红包,瓜分10亿元。今年的“套路”与此前类似,瓜分金额翻倍,红包金额达20亿。但做任务并不容易。
玩法主要有四种:全民开喵铺,升级赢红包;盖楼大挑战,获胜赢红包;最终兑换日,拉人赢红包;满级或攒星,赢心愿红包。其中的开喵铺活动,用户通过做任务领取喵币,升级喵铺赢红包。而在盖楼大挑战中,用户需要拉人助力,比拼盖楼总等级,来赢取红包。
相当一部分人士表示今年深受“双十一”的线上游戏所扰,市民小周就是其中一人。“好、没问题、OK了,这是我最近在微信上回复的最多的话。”谈起“双十一”购物节,小周满脸无奈地说道。小周透露,她最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朋友,包括多年没有联系过的老同学的“邀请”,让她帮忙盖一下天猫“双十一”的“楼”。
对于大量的“盖楼”邀请,虽然小周觉得麻烦,但碍于面子每次还是会积极地点击链接,帮朋友们盖一下楼,尽管她也不知道“这栋楼”最后能帮亲友们省下多少钱。“为了赢过对手,每天要蹲点掐时间,我还被拉进了好几个‘盖楼’群。”一场促销成了面子的比拼,在小周看来,“双十一”已经变了味。
作为年度重要的购物促销盛典,各大电商平台为用户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双十一”玩法,积分换优惠津贴、直接抽红包、愿望清单、看直播、抢预售、领密匙、盖楼等等。这些玩法有的繁琐有的简单,但却引起众多消费者的不满,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对“双十一”的诉求只是简单的优惠而已,那种最直接的减价促销是首选。而每天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完成不同任务,最终才能拿到的优惠活动,令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耐心。
大三女生林淼算是一位购物达人,之前参与了四五次“双十一”活动。面对复杂的购物优惠活动,林淼吐槽道:“前几年都是直接优惠的,现在还要盖楼,赚什么喵喵币,忙活一通后,结果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便宜两块五”。林淼告诉记者:“其实我很期待‘双十一’,但我只想要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降价,而不是各种流程繁琐的优惠游戏,只是希望多些真诚、少点儿套路。”
销售优惠套路多到令人“头秃”
“我每天都弄啊,看直播、积分抽奖、互助盖楼,我们还专门建了一个群来相互盖楼。我朋友圈见过最多盖了3000多层的人。”对于这次“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市民小王告诉记者,她和周围的朋友一样,为了优惠绞尽脑汁“薅羊毛”。这次“双十一”她有一个资深“薅羊毛”的闺蜜,专门整理了一个活动大全及每个活动的玩法,还有一些她们自己关注的第三方店铺促销。
“我每天都会用自己的天猫积分去抽购物津贴,然后通过各种‘口令’抽购物红包,回家之后看一个小时的淘宝直播,然后领优惠券,偶尔熬夜抢各种预售,还有就是发动身边一切能发动的朋友帮我盖楼,屯了一堆购物券,加了各种优惠活动的商品,天天都在算怎么买才能更便宜,我一个学文科的人,毕业那么多年又开始学起了数学,为了过这个‘双十一’,感觉自己的发际线都后移了。”小王说。
同样,对于大学生傅雯雯而言,今年“双十一”预售活动有些让她意外。“以往都是头一天晚上才行动,没想到今年提前了这么久。”傅雯雯说。与往年单纯按时抢购不同,今年天猫等平台提前10余天就推出了预售,消费者支付订金后,只需要“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相当于提前把商品抢到手里。
“双十一”期间,记者查看了一些电商平台,发现各大平台除了使用预售吸引消费者外,一些平台还推出了返现、折上折、整点秒杀等优惠,花样也更多。相比于之前单纯的半价销售,如今的优惠越来越复杂,消费者需要提前充值或者抢优惠券才能获得折扣。有消费者坦言,现在的玩法越来越复杂,为了一点优惠被平台溜得团团转,有些不值得。
“预付抢购确实好,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隐性条款,像消费者如果不支付尾款订金不退还等,返现等优惠也总是伴随着特别多的附加条件,我们消费者买东西必须按照他们的规矩来,束缚感很强。”傅雯雯说。
快递“龟速”让人一等再等
“双十一”虽然带来了价格优惠,但糟糕的快递体验是购物狂欢难掩的痛点,往年被纷纷吐槽的“龟速”快递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担心。
市民柳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抢购结束后,她进入了漫长的等待过程,不仅商家发货时间较以往延迟了很久,快递在路上也是一路辗转。“付完钱半个月才收到快递,当初抢购时的热情已经被消耗殆尽了。今年我又买了十几件东西,看了一下物流发现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发货,有的虽然发货但却迟迟没有显示物流信息,一直都显示仓库打包出货中的状态。”柳女士说。
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有商家看准了消费者抢购的热潮,“走量不走心”,甚至会忽悠消费者。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双十一”在某旗舰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但是寄过来之后与实体店货物对比发现,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用料、含绒量等明显不同,只好选择退货。“‘双十一’之后退货也很麻烦,快递收得慢寄得也慢,迟迟退不完。”孙女士说。
此次未参与“双十一”购物的市民陆先生表示,经历过一次“跟风”的“双十一”,消费让他更加理性。陆先生告诉记者:“‘双十一’价格便宜且物流量太大,质量方面可能没有保证,运货的过程中也担心会有损坏。我之前就买到了质量不太好的商品,这次就不想跟风再买了。”
一些消费者表示,这几年对于“双十一”的热情已经有所降低,一些商家先提价后打折,或者采取一些霸王条款限制退换货等让消费者很不舒服,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实体店加入到“双十一”购物热潮,电商的“双十一”吸引力也在消减。不诚意的折扣和活动消耗着消费者的热情,一些网友表示,今年的“双十一”只是个普通的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