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第10版:理论

牢记初心使命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中共兰溪市教育局委员会

  根据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要求,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践行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把忠诚注入灵魂,切实坚定理想信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要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8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98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不屈的意志谱写了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不朽壮丽诗篇,奠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基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和实践证明,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坚持党心不改,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问题作坚决斗争,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要筑牢干事创业的信心。“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信心是信仰之心、信任之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经过我们党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打造成为一个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用了4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改革发展的奇迹。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对实现新时代党的伟大使命充满信心。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守牢为民服务的初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纵观中国历史,那些封建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一个政权的命运,不是由统治者掌控,而是由民心来决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对此,我们党有着深刻的认知。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表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向苗族大妈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知,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理念,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作为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扣紧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践行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提升发展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告诫大家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自觉扛起共产党员的责任,以模范行动树立新形象、立起好样子。

  (一)要直面使命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作为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敢于担当,就是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坚持原则;面对矛盾时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责任、坚守使命。

  (二)要挺纪在前做表率。王安石在《洪范传》中写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规矩意识,刚正不阿的包拯、两袖清风的海瑞、一代清官于成龙,这些廉吏名臣无不将纪律挺在前面,无不以修身为座右铭。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明白,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律是“紧箍咒”“高压线”,也是“防护衣”“护身符”,必须从内心里敬法畏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作为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警醒自己,多算算政治账、名誉账、家庭账,坚决不越“红线”、不超“底线”,切实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好样子。

  (三)要甘于奉献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作为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要时常反省“为什么到教育系统来工作”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事创业、服务兰溪教育发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高兰溪教育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既然走上这个岗位,就要义无反顾地把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任劳任怨,尽心尽力。

  三、践行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把人民铭记心中,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开展好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要有自知之明的觉悟。韩愈在《复忘赋》讲到:“自知者为明。”知人难,自知更难!总体来讲,教育系统内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争先意识不够强,对标比拼一流还有差距,再比如调查研究不够深,参谋助手作用还有差距。有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调研工作不够深入,使调研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所以,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不能齐步走,而要跑步走!要对标对表,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二)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相继通过浙江省教育强市、义务教育均衡市创建,并在2017年底通过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尤其是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联村导师”制度、“四联机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三爱三立”思政教育等,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盯紧群众需求,结合工作实际作出的一系列创新。8月12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市四套班子、各乡镇(街道)、市直属有关单位、校长代表、教师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及捐资助学热心人士近千人参加,为兰溪历史上参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工作会议,这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教育工作的肯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未来,要立足教育工作实际,按照陈峰齐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打响学在兰溪品牌,振兴兰溪教育的新时代、新使命”为总要求,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加大重点学校培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等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兰溪教育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要有脚踏实地的定力。“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一切美好的蓝图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等于没能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

  总体来讲,教育系统的同志都是认真工作的,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育短板和问题还有很多。陈峰齐书记也在市管干部专题党课上明确提出“打造学在兰溪。要不断加大教育的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头雁效应”“鲶鱼效应”,引领和倒逼一批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目前,兰一中与杭州学军中学已达成战略合作,兰五中挂牌 “浙师大兰溪附中”,要发挥名校的学科、专业、人才优势,提升我市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与中国诗歌学会、锦绣育才、浙师大等一批合作办学项目的落地,把握时间节点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兰花小学确保2020年初投入使用,努力补齐我市职业教育短板,促进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要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拿出具体方案、举措,并加以落实的。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有像谢高华那样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勇气,踏踏实实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