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6日 

第06版:寻味

文章导航

唇齿留香——

来自舌尖对食物的留恋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初冬已至,还要瘦身吗?掐指一算,有整整一个冬天可以放纵地享受美食。这个冬天,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作为资深美食爱好者,从心底无限渴望冬天,因为只有吃饱才可以抵御寒冷。

  丹溪大道是兰溪的主干道,每天公交车在路上来往,人们在路上行色匆匆,车来车往甚是喧闹。这条人潮攒动的街道,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冬天的大地色——黄、棕等在此演绎,落叶凋零的树在热闹大街上越发显得静谧。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静静观摩,有些把无限置于掌中、永恒在刹那收藏的意味。

  一个月前,丹溪大道上新开了一家饭店。昨天,导报寻味小分队开路探店。推开饭店的玻璃门,青花瓷壁下,饭店的清新淡雅映入眼帘。明净大厅里,清新古典的灯饰,白色的布景,让坐在其间的食客,不自觉地放松。

  食物,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这家店,将菜品一字排开,仿佛把时间在眼前展现出来。在这里,不仅可以体会到鲜香麻辣的菜,还可以感受到精致的小食。

  美味的菜品离不开店家日复一日地尝试。店家走南闯北搜罗各地美食,搜罗到美食后并没有简单复刻,而是融合自己的特色加以改造。老板傅瑞俊开店10多年,几易其址,只为给食客更好的用餐体验。

  “我们家最早做的是水产批发生意,后来接触到餐饮,就想着开一家饭店。还记得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都不太懂,接触久了才慢慢知道食材与产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傅瑞俊说,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家人采购的食材,都是自己跑出来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去了解每个地方的特色,很辛苦。现在方便多了。

  店家用时间打磨食物的质感,老饕在杯盏之间,便能感受食物带来的美妙口感。同时,感慨着店家选取食材的用心。“我们的铁锅鸡,用的是土鸡,养在山上的那种,肉质紧密,红烧起来很香。”傅瑞俊说,他从18岁开始做菜,今年30岁了。做菜对于他而言,从喜欢变成了习惯。

  特色菜麻油鸭,单是炖煮,就不少于2个小时。鸭子焯水,清洗干净,入油锅炸,为的是让鸭肉更为紧致。再放入锅中加调料炖煮,煮到一个半小时之际,浇上麻油,再次炖煮,最后大火收汁。一道麻油鸭上桌,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鸭肉色泽诱人,融入了麻油的香味,干干的肉质唇齿留香。

  牛腩豆腐丸,算得上是对传统菜的创新。老豆腐捣碎,加肉沫,搓成丸子,再裹上一层干面粉,就是传统的豆腐丸子。用来煮丸子的汤并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用高汤烧制的番茄牛腩。这也是这道菜的创新,牛腩酥烂,番茄已然融入汤中。汤汁醇厚,高汤赋予了豆腐丸子新的生命力。

  炒牛肉吃过不少,但牛肉以葱、蒜、辣椒炒制并不多见。寒冷冬季,牛羊肉滋补,这一味具有益气养胃作用的美食,不得不尝。

  吃多了肉,来一道凉菜解腻。沙律蟹柳卷,用蛋皮包裹着蟹柳,焯过水的胡萝卜,卷进黄瓜,切成一小段,再挤上沙拉酱,酸甜爽口。

  透着玻璃墙往外望去,街上的一草一木皆在眼前,却又将喧闹隔开,气质淡淡的新中式,带来遗忘纷繁的静谧,让食客放下疲惫,淡然安心。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