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工笔画的灵动与创意
陈建强的画,包含着很多的太湖石,有水里的、岸上的、红色的、灰白的;有时太湖石上停着一只鸟,有时太湖石旁有两三只八哥嬉戏。在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陈建强用一尊水底的太湖石,画出了“五水共治”的山清水秀,作品名称为《富春幽韵》。“透过水面,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太湖石,一旁还隐隐约约有一群小鱼在游动,溪水的清澈就立刻从画中展现出来。同时,画面上有了太湖石,也更加饱满。”陈建强说,工笔画需要先打底,然后再一层层渲染、晕染上不同的底色。
世事洞察皆学问。陈建强画中的太湖石,来自于他日常生活的积累。在外出采风之余,平时去公园,看到公园的太湖石,也会拍下来作为素材。积累得多了,作品中便有了变化多样的太湖石。最近,《万年浦江》也开始重新创作,文物的不远处,添上了一尊太湖石,整个画面变得丰富起来,有了生机。“画面中有块太湖石,整个构图、色调都很好处理,太湖石画起来要‘松’一点,不能画‘死’了。”
工笔画的雅致,在于细腻、基调和虚实。“我画画不喜欢大红大绿,像是画中的红花和绿叶,我喜欢用不同的红色表现花的颜色,同时在绿叶中掺上几点红色,与花相呼应,这样画面会雅致起来。”陈建强说,工笔画不但要画得仔细,还要讲究虚实。比如说画一只停在树枝上的鸟。露在外面的脚要清晰、写实,长了羽毛的地方就要画成虚的;前一只脚画实了,后一只就要画成虚的,虚实相结合,绘画意境才能能体现出来。一幅作品,他通常要画上一个星期,大一点的画,要花费半个月乃至一两个月。画中的渲染最费时,把白纸渲染成与内容相符、虚实结合的色彩,通常需要10多次,每次都要等画纸干了以后,才能再次渲染,需要作画者极大的耐心。
这两年,陈建强每年都会创作好几百幅作品。今年,他准备出一本画册。以后有机会,他还想办一次个人画展。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