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6日 

第08版:关注

②精准防控不可少 有序恢复正常生活

  多地领导干部带头摘下口罩,传递出重要信号:这些地方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

  这些地方均是疫情防控的低风险区域,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已报告的本地确诊病例均已基本治愈出院。比如,截至3月3日24时,江苏全部县市区转为低风险地区;截至3月22日,江苏超过1个月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之外,全国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均已下调。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多数地方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已经降下来了,降下来是有依据的,发病率下降、本地确诊病例几近零、传播概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是感染者,除了医院、人多聚集、地铁等地方,是可以摘口罩了。

  张文宏说:“老百姓喜欢有人明确告诉自己要不要戴,其实这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一般情况下,戴的必要性是没有了。在高危的环境里,最好还是要戴。”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口罩使用指引中提出,通风良好,能保证人员间隔,并做好消杀措施的室内场所,可以有条件摘口罩。

  专家表示,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精准管控、技术赋能、机制保障缺一不可。比如,在公园、体育场等地可以对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比如,上海世纪公园在做好园内消毒、缩短开放时间的同时,将全园游客最大承载量按历年同期游客接待量50%的标准下调。为避免春季赏花人流扎堆,杭州西湖风景区对花港观鱼、植物园等均实行限流,游客需通过APP预约,人流超过1万人即限制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