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升级 开发追踪码 防护第一课……
城北小学防疫措施很“硬核”
导报讯 昨天,兰溪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除毕业班)学生迎来了复学第一天。进校门有红外线体温自动检测设备,复学第一课讲的是防疫相关知识,依托信息技术实时追踪学生健康情况……昨天,在城北小学,记者体验了一把“硬核”开学。
在城北小学门口,记者看到学校规划了两条出入校门的通道。通道每隔1米画着线,校门口地上以间隔1米的距离标注圆点,一旁写着“二四六年级(1)班”。该校校长陈志刚介绍,为了让孩子有序进出校园,学校分别指定一三五和二四六年级的入校、离校通道。同时,画好班级区域,待到放学时分,孩子们错时、有序离开校园,在固定位置等待家长来接。陈志刚说:“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放学从原来的间隔10~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确保孩子与家长不扎堆、不聚集。”
走进校园,记者看到每幢教学楼上都拉着防疫标语。下课了,响起“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要注意勤开窗门、多通风,戴好口罩、不聚集,讲究卫生、勤洗手,拉开距离、不串班……”的音乐铃声,这是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徐晓刚的成果。他还制作了上课、下课、午间等多个版本的防疫音乐铃声,分时段提醒学生做到健康好习惯。
“我们是在防疫中教学,在教学中防疫。一开学就给每位同学分发了《中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护知识读本》,从细节和习惯做起,让‘防疫’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陈志刚说,为了让学生养成防疫好习惯,学校优化设计了德育目标,从列队、就餐、垃圾分类、佩戴口罩、晨午两检等各方面开展德育目标考核。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融合了防疫习惯。比如就餐时按照规定单向入座,餐前餐后洗手。从细微处,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作为信息技术样本学校,城北小学依托技术优势和大数据,开发“学生因病缺课追踪码”,为每位学生订制私人健康信息。早上,六年级班主任刘老师接到了班上一位家长的来电,告知学生需要请假。刘老师及时填写了学生因病缺课追踪码,填入班级、请假人数、请假时间、事由等信息后,一键上报到学校,第一时间进行汇总。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了老师每日统计,而且可以实时反馈给家长,让学校和家庭都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让流程更加优化,健康指导员每天都会对学校在测温、信息、教学、应急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解决。“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但我们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等到下周一二三年级返校复学时,我们将再调整优化的防疫措施,让学生健康学习,让家长更放心。”陈志刚说。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