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1日 

第11版:万象

专注做好一件事,李师傅一直在路上

  “巅峰时期平均每天大概有50台设备被送来维修。”李师傅说,他修理的,更多是人们与相机之间的感情和回忆。

  放大镜、小钳子、镊子……李师傅的工作台上,没有先进的维修仪器,就是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让一部部相机“起死回生”。

  李师傅说:“设备用久了,自然与人产生了感情与羁绊,许多顾客送来的设备往往承载了他们的回忆,维修的情感价值大于设备的经济价值,特别是老式的胶片相机。”

  数码相机大多是成块的零件构造,坏了哪一部分可直接换掉;而胶片相机是无数的零件和齿轮组装而成,有的是1000多个零件,要修理只能一点点拆开。喜欢听金属齿轮碰撞的声音,喜欢听快门声,这是人们喜欢胶片相机的一大原因。

  “几乎没有修不好的相机。”李师傅说,有故障的器材能修尽量修,只是找配件要多花些时间。像一些专业的摄像机,配件特别难找,最长曾用半个月的时间只为找一个零件。

  有的老式胶片相机已经停产多年,损坏后找不到替换的零件,李师傅通过3D打印或者请钳工师傅制作的方式将这些零件复制出来。

  李师傅介绍,修理师和医生一样,要望、闻、问、切,才能诊断病因,最后“对症下药”。

  李师傅的顾客,不仅来自贵阳,广东、上海、山东、陕西等地的顾客也慕名而来。“只要是能修的,再麻烦也要修好。”李师傅说。

  14年里,李师傅从相机维修的新手进阶为相机界“华佗”。李师傅说:“干我们这行的,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细心,持之以恒。”

  “现在相机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眼花缭乱,使用微单等新设备的顾客越来越多,在专注做事的同时也要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新技术。”李师傅说,关键还是把事情做好,比什么都管用。

  李师傅说:“这个工作室将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想专注做好这一件事情。”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