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战略
谋划兰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兰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政飞
今年,兰溪市发改局贯彻市委全会、兰溪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环境兴人”四大战略,深入实施“项目招引建设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攻坚克难、担当追赶,推动兰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实施大战略,做“好”领导好参谋
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金义都市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借势借力,全力推进金兰同城化战略实施。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事关兰溪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标“十三五”规划既定的指标目标,加强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全力统筹协调,确保如期完成。谋划30个事关兰溪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兰溪“十四五”规划,并争列上级专项规划。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运作,常态化运行联席会议等制度,研究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规则,出台实施今年工作清单,做好工作推进监管。积极向上争取长三角项目、资金、债券、土地等政策要素支持,为企业搭建接轨长三角平台。
二、聚焦项目稳投资,做“实”项目大管家
坚持“项目为王”,牵头开展“项目招引建设年”活动。今年安排市重大项目183个,总投资1245亿元。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4个结构性指标均增长10%以上。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投资。抓好省重点项目、省“4+1”项目、省“五个千亿”项目、省集中开工项目,以及金华市、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目前申报的省市级重点项目情况为省重点14个、计划投资19.3亿元,“4+1”13个、计划投资19.3亿元,“五个千亿”24个、计划投资27.1亿元,省集中开工6个、计划投资12.9亿元,金华市重点45个、计划投资70亿元。确保开工率、完成率100%,力争完成率110%。
推进重大项目谋划争要素。科学合理谋划县市长项目,优先保障项目要素,确保完成全年谋划6个、落地4个的任务目标。积极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抓好半导体激光器、中科玖源、欣旺达等8个已谋划项目的培育、申报工作,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以上。
推进项目机制建设强保障。每月梳理项目、现场走访,送服务、解难题,细化目标、抓推进。梳理5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由牵头市领导组建专班,重点推进。与统计、经信、商务、开发区在项目备案、做实投资方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并指导开工项目当月入库。完善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办法。
推进高铁项目建设早圆梦。积极配合省发改委、金华枢纽办及高铁指挥部,推进初设及先行段前置各项专题报批工作,倒排计划,确保5月先行段动工,10月全线动工,完成年度全线5亿元投资额,兰溪完成投资3亿元。
三、聚焦营商环境,做“优”改革铺路人
深化项目审批改革,并延伸到“建好即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积分管理;加快推进信用兰溪建设,增强信用体系应用服务能力;补长服务业、物流、能耗等短板,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项目审批改革提速度。全面推行“交地即开工”,对市重大项目库中未开工项目均进行联审,全面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利用“兰E办”平台设立“交地即开工”APP,实现“掌上办”。一般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做到100%按标准地出让,签定标准地规范协议。配合建设局开展“建好就验好”项目服务机制。
推进信用兰溪建设强应用。分解落实《兰溪市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出台兰溪条目式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部门。修订出台兰溪信用信息归集目录(2020版)。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推动信用评价监管在标准地、中介、招投标、扶持政策等领域的应用。开展信用示范活动,创新信用应用场景。
试行营商环境评价优环境。根据省发改委部署,做好《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配合做好营商环境评价相关准备,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短板环节的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试评价结果靠后的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再次评价,通过落后指标回头看,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整改工作成效,进一步优化兰溪营商环境。
补强服务业、物流业、能耗短板增后劲。继续推进服务业强县试点建设,编制“十四五”服务业规划及项目库,开展服务业“亩产论英雄”评价,修订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以韵达快递兰溪总部、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嘉宝物流重组等为重点,抓好物流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抓节能降耗工作,下达年度能源“双控”指标和节能任务。严格项目准入,进行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充分体现用能权的稀缺性。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北部天然气管网和北部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协鑫——女埠——浙能第二条管线建设。
推进降本减负优服务。牵头物流降成本,着重降低以杨梅为重点的农产品对外销售物流运输成本。落实上级政策,及时下调兰溪工商业电价、天然气销售价格。完善兰溪差别化电价、汽价、气价、水价方案。开展中水回用成本调查,推进兰溪中水回用水价的定价工作。
强化对口帮扶勤合作。围绕对口考核指标,用好支援汶川财政资金,合理安排项目,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加大部门考核力度,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积极发动企业、部门参与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帮助意向投资企业协调、洽谈遇到的问题,争取落户汶川飞地园区。